“我生于灵官殿这片土地,长于这里,开着一家小店,结了婚生了孩子,以后啊,我想守着我的店铺,在这里慢慢老去……”罗奇笑着说道。在熙熙攘攘的灵官殿镇的老街上,罗奇经营着一家“成龙批发部”,他年过半百,精神矍铄,身上带着一股子老派生意人的热忱与智慧。如店名“成龙”二字一样,罗奇身上藏着几手不显山不露水,却招财纳客的“真功夫”。
第一招:扮靓门店“酒飘香”
(图为装修后的成龙批发部)
罗奇的“扮靓”,不是追求奢华,而是讲究干净、敞亮、有特色。他首先把那块饱经风霜的旧招牌换了。新做的招牌,字体清晰大气,即使在老街的暮色里,“成龙批发部”几个字也格外醒目,远远就能看见。他说:“门脸亮堂了,客人才愿意走近瞧瞧”。
走进店内,更是焕然一新。原本略显拥挤杂乱的货架被重新规划,粮油副食、日用百货、烟酒茶糖分区明确,界限清晰。商品陈列不再是简单的堆砌,畅销品、新品放在视线最舒适的黄金位置,色彩搭配协调,标签价码清晰规范。地面、柜台、货架边角都擦拭得干干净净。让人一进来就感觉清爽、有序、靠谱。
井井有条的店面,如同擦亮的“窗户”,让街坊和过客能一眼看清他店里的“里子”——那些质量可靠、摆放有序的商品。罗奇笑着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店面要装修得整洁好看,就像‘人靠衣装’一样,不然你的商品再好,名声也难走出‘深巷子’。面子扮靓了,‘酒香’才得以飘出,店里的‘真材实料’才有了被看见、被认可的机会”。
第二招:以文会友客自来
(图为罗奇写毛笔字)
如果说门店形象是“外功”,那么罗奇放在店内的一方砚台、几支毛笔,则是他修心的“内功”,也是他连接顾客、提升小店格调的“软实力”。这便是他的第二招:以文会友。
罗奇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闲暇时,尤其午后顾客稀少时,他便会铺开纸张,研墨提笔,凝神静气地写上几幅。起初是自娱自乐,练练手。有一次春节前夕,他试着给几位老主顾写了副春联,没想到大受欢迎。“老罗,你这字,有筋骨!比外面买的印刷品有韵味多了!”赞誉声不绝于耳。
渐渐地,顾客买完东西后,常留在店内,看着罗奇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他们一边品着粗茶,说说小镇趣闻,一边欣赏罗奇写毛笔字,享受着小店这份难得的雅趣。小小的批发部,竟成了老街的文化沙龙。这些“文友”们,不仅成了罗奇最忠实的顾客,还常常带来新的朋友。“走,带你去老罗那儿看看,他的字真不赖,店里东西也实在!”这种基于文化认同和情感连接的客流,超越了单纯的买卖关系,为小店带来了稳定而高质量的客源和难以替代的口碑。
第三招:笑语春风生意隆
在店里,罗奇始终面带微笑,用温暖的话语和贴心的服务,让每一位顾客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如果顾客是来购买特定商品,罗奇会迅速为其指引位置,并详细介绍商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果顾客只是随便逛逛,罗奇也不会强行推销,而是耐心地陪伴在旁,适时地给出建议。遇到年纪较大的顾客,罗奇还会主动帮忙将商品送到家门口;对于带着孩子的顾客,他会准备一些小零食或玩具,让孩子在购物过程中不再哭闹。
罗奇的“笑语春风”,不是巧舌如簧,而是源于对商品的熟悉、对顾客需求的洞察,以及一份将心比心的真诚。他的话语里,有对商品的自信,有对顾客的尊重,更有对长久生意的理解。这如春风般温暖熨帖的沟通,化解了无数可能的摩擦,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好感,让“成龙批发部”的口碑在街坊邻里间口口相传,生意自然越做越红火。
罗奇深知,开店不仅是卖货,更是经营人心。每日清晨用心擦拭的货架、以墨会友的方寸宣纸、每一句熨帖人心的真诚话语……这看似平常的几招“功夫”,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由利及情,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吸引力,让“成龙批发部”在老街坊心中扎下了根,成为了一个充满温度、值得信赖,甚至带着点文化味儿的地标。这,或许就是一家乡镇小店得以长久立足、生意兴隆的“真功夫”所在。(肖涵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