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山东省高考放榜。平阴县实验高级中学的校园里,数据不断刷新着兴奋点:
最高分685分,山东省第138名,裸分锁定清华北大——这是平阴县9年来首位清北学子;
660分以上3人,包揽全县前三;600分以上42人,比去年增加19人;特招上线201人,增加35人;
文化类一段达线450人,增加30人;艺术类参考人数131人,双达线105人,达线率80.15%,比2024年增涨11.99%;
其中体育最高分674.63分潘凤嵩同学,全省第十名……
各项指标全县第一,连续两年刷新平阴新高考纪录!
然而,创造这份亮眼成绩单的学校,建校才刚满四年,今年仅是它迎来的第二届高考。这所由平阴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2019年底开工建设、2021年9月才迎来首批创校生(师生均分离自平阴一中)的县域新校,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突围”?校长崔自勤和他背后的海亮科服团队,是这场蜕变的关键推手。
精准滴灌,从全县第三到清北苗子
考出最高分的学生叫武子硕,当年他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实验高中,但在高二升高三考试中,他的成绩已经稳居全县第一。在进入高三之后,他在济南市组织的四次大型考试中,成绩进步巨大,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全市65名,期末跳到了27名;第二学期一模全市23名,二模更是跃升到了第2名。
685分,让他成为平阴县九年来首位叩开清北大门的学子。回望来时路,其成长轨迹是学校分层教学、精准培养的缩影。
武子硕(左)与同学
“学校和年级很早就为我们有潜力的学生制定了个性化方案,每人都有专属成长档案,记录情绪、学习状态、作业、测试分析等方方面面。”武子硕的班主任高文宝老师,是这套机制的忠实执行者。高二时,武子硕的生物成绩出现轻微波动。高文宝立刻调阅他所有试卷,发现一个规律性问题:选择题前几道常出错。“这暴露了基础细节或思维定式上的小漏洞。”高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辅导,带他剖析例题,总结方法,避免“会做却丢分”。
“二楼东的办公室成了核心‘会诊室’。”武子硕回忆,“各科老师轮番给我面批面改,揪出每个细微错误,讲透每个关键点。”这种关注甚至延伸到了校长层面。崔自勤校长发现武子硕作文是短板,便将他的习作发给认识的专家“诊断”,获取提升建议;当数学压轴题成为瓶颈,崔校长直接拍下试题,寻求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的远程指导。
“在这里,我遇到了悉心教导、启迪智慧的好老师,他们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武子硕满怀感恩。在平阴实验高中,像他一样享受“特殊关照”的尖子生并非个例。学校定期引入海亮科服资源,邀请专家开设培优拔高课程,深化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考出667分的李子轩形象地比喻:“高考是抢滩,海亮不是指挥部而是后勤队,总能让每名战士拿到最适合自己的武器。”
李子轩
撬动县域课堂改革的“三五三”模式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教学体系的系统性重构。教学指导科副主任任书玉将进步的关键归因于海亮管理服务团队推动的一场深刻课堂改革——“三五三”教学模式。
“县域办学质量的核心在教学,教学的核心在课堂。”这是崔自勤校长到任后的深度认知。经过反复论证,他带领团队确立了“三五三”改革路径:以“目标领学、小组竞学、评价促学”三个要素为设计核心;通过“导学诱思、合学辨思、展学启思、评学反思、拓学创思”五个环节实施课堂;借助“教材、导学案、必备知识手册”三种资源支撑。目标是打破“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传统,提升课堂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
改革从2022级开始,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分类培训、系统把握”、“有序推进、动态优化”、“以赛促改、有效提质”四步走策略。初期,交出话语权的老师曾面临不安,学生也需适应主动参与。崔自勤的应对是沉入课堂——他第一学年就听了接近200节课,用行动示范和无声督促推动变革。数学课上,老师将函数知识融入超市折扣场景,学生分组争论热烈;课后结合小组互评与教师反馈形成个性化学习报告……课堂效率显著提升30%以上。
同时,学校与海亮科服深度教研共建:线上+线下教研、专家讲座、名师送教、联合督导。教师任书玉观察到:“老师们眼里的光被重新点燃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教学成绩都迎来显著进步。“这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多元平台,推动学校向区域教育标杆迈进。”任书玉对改革成效充满信心。
“陀螺”人生:200节课与24个学生
“崔校长勇于担当,敢于担责,率先垂范。在日常管理中,每天早来晚走,盯在学校,靠近管理,深入课堂、教研进行指导,为干部和老师们当表率,做示范。”当一位在平阴教育领域耕耘多年的曹广锋副校长对海亮科服外派校长崔自勤作出如此评价时,多少让人有些惊讶。
2023年7月,作为海亮科服综合管理服务成员,崔自勤与助理杨方良进驻平阴实验高中。崔自勤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要让人家认可海亮,我们就要付出大量心血。为人要获得认可,业务能力要让人信服。”他的信服力来自一线:“你不到一线不行……我第一学年听了接近200节课,整个平阴县都知道我听课很多。”
一边听课,一边处理繁杂的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事务,崔自勤每天的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但即便这样,因为新组建的实验班没有合适的班主任人选,这一年他还亲自过了一回班主任的“瘾”。这个班24个学生,全部过特控线,其中21个学生上了211大学。
既然做了,就会全心投入,这是平阴的同事们对崔校长的普遍印象。“常常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同事们都注意到“崔校长又瘦了”。曹广锋感慨:“他每天不是在听课,就是在去听课的路上。”这种“不待扬鞭自奋蹄”(崔自勤名字的寓意)的劲头,感染了整个校园,营造出“班子团结、干部争先、师生努力”的氛围。
崔自勤更深知,持续发展需要文化滋养。他结合学校实际与海亮文化,提出“承典、精业、拓新”三种精神和“责任、服务、奋斗”三种意识,并构建了包含办学理念、文化理念等五大内核的完整体系。“我们的赋能服务不是‘空降式’灌输,而是深入平阴土壤的播种,力求真正‘融入’,而非‘替代’。”校长助理杨方良道出了他们的工作哲学。县政府领导视察时,称赞合作“搞得有声有色,有口皆碑”。
当武子硕、李子轩、韩子琪等学子带着对母校的感恩和不舍奔向远方,平阴实验高中的故事仍在继续。崔自勤依然每天巡视校园,目光掠过“三五三”课堂展示墙。这所年轻的学校,用四年时间,特别是与海亮深度合作的两年,以闪亮的成绩单回应了政府与百姓的期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