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5月下旬至6月上旬,山东师范大学高密朝阳实验学校成功开展了校级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促进了技术与课堂的深度与创新融合,带来别样的智慧课堂体验。
刘蕾校长聚焦“技术变革与教学创新”,召开评委培训会,细化“技术融合度、学生参与度、数据精准度”三维评分标准,各学科围绕“智慧课堂如何服务学科”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此次公开课涵盖了语文、英语、数学、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将智慧课堂技术与传统教学智慧巧妙交织,为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传统课堂的温度,遇上现代技术的效率,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个性化学习的求知之路。比赛中,老师们把智慧课堂智能终端深度融入教学。课前一键推送前置学习任务,微课动画、导学案、视频素材、分层习题,各类资源“打包”直达学生端。基于数据反馈,快速了解学情,推送个性化学习建议。
课堂上,智能终端串联起在线提问、抢答、拍照上传、讨论、随堂测等互动环节,让学生从被动听转向主动参与。系统可实时抓取答题数据,无论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偏差,还是思维节奏的细微差异,都在可视化学情反馈中清晰呈现,为因材施教提供精准导航。
潘守宝校长主持颁奖仪式,并隆重宣布获奖教师名单。同时他对老师们今后应用智慧课堂提出鼓舞和要求,激励全体教师用心钻研,认真实践。
从“黑板+粉笔”到“屏幕+数据”,智慧课堂以技术赋能教学,打破传统课堂的单向传递模式,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这场大赛见证的不仅是教学手段的迭代,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落地生根。技术不再是课堂的“配角”,而成为撬动学习方式变革的“支点”。用技术的“智”,托起成长的“慧”,让每个学生的学习之路,既有数据丈量的精准,更有人性浸润的温暖。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