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共乐镇人大主席团近期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专项行动。代表们主动下沉村组,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密切、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望高的优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始,深化实践“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之路。
代表“板凳议事”:搭建民意“连心桥”。共乐镇人大依托1个代表之家和3个联络站,定期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代表们轮流驻室,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重点围绕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纠纷等高频问题“把脉开方”。比如,福寿村两村民因土地边界问题产生争议,镇人大代表文先桥联合镇社治办、派出所现场调解,最终成功调解矛盾。今年以来,代表联络站累计受理矛盾纠纷6件,化解率达100%。
建立“流动驿站”:织密矛盾“防控网”。代表们采取“院坝会”等接地气形式,排查潜在风险。在共乐村,代表们发现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苗头性问题,迅速联动镇派出所、社治办、村委会介入,帮助追回款项8万元。通过“早发现、早介入”,累计预防矛盾激化事件2起。镇人大代表还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推送等形式,大力宣传民法典、刑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基层群众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在各村(社区)微信群推送法律相关信息6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
开展“圆桌会商”:凝聚化解“大合力”。对复杂疑难问题,镇人大建立“代表+职能站所+派出所”协同机制,联合化解矛盾纠纷。比如,拖船社区村四组村民因母亲赡养问题产生纠纷,镇人大主席团立即组织代表组成调解小组,前往村民家中进行调解,最后达成协议。在调解过程中,代表耐心倾听各方陈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从情、理、法多角度进行分析劝导,引导大家以和为贵,寻求共赢解决方案。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镇矛盾纠纷同比减少35%,信访量下降65%,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实践表明,人大代表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能够有效激活治理神经末梢。下一步,共乐镇人大将深化“代表网格化”管理,探索“线上微平台”诉求收集,持续为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环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