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常德职院田野新声·青年探索队深入鼎城区石门桥镇太坪、九龙庵、赵家桥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农事劳动,帮助农户采摘豆角、辣椒以及清洗菜叶,用专业技能在田间地头书写着职教青年的担当。
在田间地头,团队成员兵分两路,投入到豆角和辣椒的采摘工作中。负责豆角采摘的成员们迅速进入状态。豆角的采摘蕴含着植物学相关知识。豆角的生长周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采收期依据品种而定,一般在花期结束后 10 - 15 天左右,此时豆角荚饱满且尚未完全成熟变老,采摘下来口感最佳,也最适宜用于市场销售或后续加工。成员们仔细甄别每一根豆角的成熟度,熟练地将符合标准的豆角摘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植物生长规律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另一组成员开始了辣椒的采摘工作。根据团队成员农学生的识别,辨别出其是螺丝椒,以其果实表面独特的螺旋纹理和中等辣度而著称,既适合作为鲜椒直接烹饪,也可用于加工成辣椒酱等产品。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螺丝椒的这些性状是由其特定的基因组合所决定的。在采摘过程中,成员们观察到螺丝椒的果皮光滑,颜色鲜亮,果实呈长圆锥形且微微弯曲,宛如一个个精致的天然艺术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遗传学中基因对辣椒果实性状的决定作用,也让他们对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有了更具体的认知。他们采摘了果实鲜红、果肉紧实且富有光泽,此时其口感和营养成分都处于最佳状态。
在采摘工作顺利完成后,又恰逢农户正为晚餐食材准备而忙碌,田野新声成员们主动承担起清洗菜叶的工作。成员们一边清洗菜叶,一边回想起在农学专业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在植物学课程中,他们了解到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能够分泌角质层,这层角质层虽能抵御部分病虫害,但同时也可能吸附灰尘和农药残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边清洗菜叶边回忆植物学知识,即帮农户家节约了劳动成本又加深了专业知识。这不仅体现了田野新声成员们对农户家庭的关怀,更展示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实际的帮助,让成员们加深了对植物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印象,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了农学专业学子的责任与担当。(邓欢 张俊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