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基建创新实践 东升科创团队低温修补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

寒区基建创新实践 东升科创团队低温修补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

来源:鲁网 2025-07-01 12: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零下21℃环境中,原本需养护12小时以上的抢修工程,如今覆盖保温毡2小时即可通车。这是沈阳健维建筑技术有限公司东升科创团队研发的低负温混凝土快速修补技术的日常应用场景。该技术自2023年终试以来,已在黑吉辽内蒙四省10余个工程中修复超8万平方米路面,其“非晶体激发+四元复配”体系较初代产品性能提升40%,成为寒区养护的“本土方案”。

(团队负责人韩国强正在按新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件)

技术迭代:从性能突破到工艺革新

宽温域性能的精准调控。当前第三代材料在-25℃至40℃环境下实现2小时抗压强度在30MPa以上,后期强度稳定在50MPa以上。团队通过优化晶核激发组分,使胶凝体系在低温下形成致密水化产物,抗冻融性能与C60混凝土一致,抗冲击性达普通C50混凝土8倍以上。“我们在分子层面构建了多级催化体系,让水泥在-25℃时仍能快速水化。”团队负责人韩国强介绍,最新配方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针状钙矾石晶体交叉排列,形成高强度结构。

(韩国强正在用SEM观察混凝土试块)

(产品使用后的试块电镜扫描图)

施工工艺的智能化升级。针对早期施工难题,团队开发“双组分预拌料”体系:A料为复合水泥基胶凝材料,B料为液体激发剂,现场按比例混合即可使用。配套智能搅拌设备将施工误差从±15%降至±5%,5mm超薄修补工艺打破传统“凿除15cm结构层”的限制,实现“哪坏修哪”。

(施工现场配置快补材料)

绿色技术体系的构建。材料采用本地硅酸盐水泥,较进口产品减少700公里运输距离,每吨降低碳排放80kg。“四元复配技术”掺入20%工业废渣,在中交一航局长兴岛项目中,既解决海水侵蚀问题,又使成本降低18%。5mm修补工艺较传统减少60%建筑垃圾,年修复10万平方米可节约水泥1.2万吨,减少碳排放1560吨。

工程应用:多场景验证技术成熟度

市政工程精准修复。长春市政系统将该技术纳入井具抢修标准,累计修复120余处井具。凌晨4点开始施工,6点前已完成修补并开放交通,早高峰时路面已看不出修补痕迹,施工效率较传统抢修提升6倍。便携式施工箱内含搅拌器和手持回弹仪,实现“检测-修补-验收”现场闭环,让每一步施工都严谨规范,以专业技术与高效流程,守护城市道路通行安全

(长春市政井具修补)

特殊环境适应性突破。长兴岛港口项目中,团队采用“抗盐冻复合技术”,加入纳米硅烷防水剂,使氯离子渗透系数降低60%,100次冻融循环后强度保持率达95%。“以前冬季港口施工需停工期,现在可全年作业,工期缩短40%。”中交一航局项目负责人表示。

青春智慧浇筑寒区坦途

从宿舍楼阳台的“土法炼钢”到规模化应用的“本土智造”,东升科创团队用时3年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团队正与2家企业共建生产线,推进产品迭代开发-30℃极端环境抢修材料,计划2026年初完成-30℃产品实地初试。正如团队负责人韩国强在技术手册所写:“创新能让寒区道路拥有抵御严寒的能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