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第一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在京召开

近日,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第一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第一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1 13: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1日电 近日,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第一轮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推动高素质智能医学人才培养,标志着我国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材体系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关领导、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第一届教材评审委员会以及教材主编、副主编等90余位专家参会。会议的召开,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智能医学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对促进人工智能与医学深度融合、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具有深远影响。

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朱双龙编审在致辞中指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人工智能时代医工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首轮规划教材具有开创性意义。他指出,本套教材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编写原则、意识形态属性及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新重点和新任务,严把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创新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形态教材体系,为培养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第一届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刘辉研究员在讲话中指出,在卫生健康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构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材体系是应时应势应需之举。他强调,首套教材责任重大,全体编写团队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专业规律,凸显内容的逻辑性和结构的系统性,强化科学思维与实践导向,充分融合AI赋能教学,确保教材经得起时间、师生和市场的三重检验。大会报告环节,他进一步明确编写思路,要求紧密围绕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将最新的理论技术成果和思政法治元素融入教材,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期间,他还就《智能医学工程导论》教材编写计划做了介绍。

第一届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研究员在讲话中指出,智能医学工程是抢占未来医学科技竞争制高点,建设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关键支撑。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面向未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他强调,教材编写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突出前沿性与适用性,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紧密追踪全球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同时要强化协同保障,为教材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主编代表、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张泽民院士在讲话中表示,这套规划教材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回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更是我国智能医学工程教育突破学科边界、引领产业变革的战略布局,必将成为专业建设规范化发展的里程碑。他强调,教材建设需秉持大医精诚的情怀、十年磨剑的匠心与开放创新的视野,以精品教材铸匠心,以育人初心铸栋梁,让这套教材成为医工学子的指路明灯,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主编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陈孝平院士在讲话中指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具有高度交叉性的特色新兴专业,致力于保障人类健康,服务国家战略。教材要以"前沿性、交叉性、实践性"为核心理念,为智能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他强调,教材编写必须严守底线,保证教材质量,深刻把握教材内容,培养"医工融合"复合型人才。

大会报告环节,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教育中心崔曼曼副编审、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师静编辑分别就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新形态教材及配套数字资源的编写要求作了系统讲解,明确了智能医学工程教材编写的总体方向与原则。会议宣布聘任主编23位、副主编35位,覆盖《智能医学工程导论》《智能医疗机器人》等12门核心课程教材。会议明确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整体规划与具体要求,与会主编围绕教材编写思想和计划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套教材计划于2026年出版并投入使用。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材系统化、规范化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将为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未来的智能医学工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李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