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延伸,巨龙千里载货暖民生

钢铁延伸,巨龙千里载货暖民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6-27 17: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至5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6.41亿吨,同比增长3.1%。日均装车18.1万车,同比增长4.2%。(据央视新闻6月22日报道)

“稳”字当头,从“煤龙穿山”到“粮满仓廪”的民生守护。作为连接产销、贯通城乡的“先行官”,中国铁路在“八纵八横”路网之上铺展一张覆盖粮食、能源、农资的民生运输保障网,让“物流动脉”与“民生脉搏”同频共振。2025年1-5月数据显示,国家铁路发送煤炭8.45亿吨、矿建材料增长22%,粮食运量同比提升5.5%,中国铁路正用钢轨托举起万家烟火的稳稳幸福。这份“稳”背后,是精准施策保民生的“铁担当”。从浩吉铁路车轮滚动的“北煤南运”,到石家庄电厂“点对点”直达班列的精准保供;从优先挂运的石油化肥,到秦皇岛港“四港联动”疏解的民生焦虑。钢铁轨道上的每一声汽笛,都是对“民生无小事”的生动诠释。中国铁路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给予运力倾斜,实行优先承运、优先装车、优先挂运等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保障了石油、化肥、农药、粮食、防汛救灾等物资运输,让矿建的轰鸣、粮仓的丰盈、灯火的璀璨,共同筑就中国经济最坚实的民生暖色。

“进”中求变,从“单线运输”到“全链赋能”的服务升级。当传统运输遇上现代产业,中国铁路以“物流总包”为支点,撬动物流服务向“门到门”“全链条”跃升,为产业链注入“铁动力”。这一变,变在“一单通办”的便捷。比如,国铁南宁局依托国铁95306线上订舱模块,联合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实现“一单制”全流程线上服务功能,同时优化港口、海运、汽运等协调环节,客户只需对接铁路方即可完成全程物流需求。这一变,变在“多式融合”的高效。铁路部门深化与公路、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有针对性地打造高品质物流产品,优化中间环节,提升运输效率,推动铁路物流产品融入产业供应链。今年前5个月国家铁路累计签订物流总包合同655个,合同运量9.79亿吨。铁路正以“全链条服务+数字化赋能”,让物流不再是产业链的“堵点”,而成为畅通经济的“动脉”。

“融”通四方,从“通道经济”到“枢纽经济”的开放融合。钢铁驼队昼夜疾驰,在南宁国际铁路港的吊臂起落间,跨境物流的脉动愈发强劲。2025年上半年中越跨境班列累计发运17000TEU,同比增长390%。另一方面,通道的“硬联通”催生服务的“软升级”。铁路部门联合邕州海关推出“一站式”通关,削减短倒费、仓储费等成本30%,吸引西北化工品、华东柴油机等跨区域货源向南宁汇聚。2025年上半年,建材、设备等530吨零散货物搭乘集拼箱直达越南,为中小企业开辟“轻量出国”新路径,让“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开放格局加速成型。

钢轨延伸处,巨龙载货行千里,民生温度与开放活力交织,车轮滚滚中,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共进。当“稳”的基础更牢、“进”的动能更足、“融”的格局更广,中国铁路正以“铁担当”书写着服务国计民生的奋斗答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铁动力”。(罗嘉颖)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