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酒香知时柜台忙 塘底珠光展新章

王超:酒香知时柜台忙 塘底珠光展新章

来源:鲁网 2025-06-27 13: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诸暨市山下湖镇的下宣村边上,有一家看起来和印象中的乡村店铺截然不同的便利店。推门而入,是一排原木色的现代柜台,饮品区、卷烟柜、休闲食品依照动线整齐排布。走出店门,又能看到老板王超正提着搅棒,站在一口老旧的大酒缸前,翻动今年头一批新酿的米酒。风吹过来,酒香与乡土混杂,仿佛穿越了两个时代。

柜台焕新,点亮村口烟火光

王超开的这家加盟终端,是村里第一个完成现代化焕新的便利店。为了这次升级,他整整忙了两个月,从柜台设计、设备采购到陈列路径,都亲自上手琢磨。原木柜台选用温润的浅胡桃色调,进门即见的大屏陈列专区明亮吸睛;双屏机系统实时显示动销数据,库存、利润一目了然;聚合支付、刷脸结算……就算在乡村,也能体验到城市便利的高效感。

图为王超在查看双屏机的经营数据

“现在顾客可不光是买烟买水这么简单,谁体验好就去谁那里。”王超说。他在系统中设置了分类动销分析,还会定期通过后台数据调整柜台位置——夏天饮品靠前,冬天热食靠近收银,货架不只是摆货,更是经营思维的落脚点。很多人以为乡村终端做不起来高端感,他偏要做出点样子给大家看。如今,不少人来他这儿不只是买东西,还要拍两张照发朋友圈,“乡下也有这规格的店!”成了最常被说起的评价。

老酒入缸,封存人间岁月香

经营之外,王超还有一门不愿放下的手艺——酿酒。这个习惯是跟着父亲学来的,王家祖上几代人都靠酿米酒起家。年轻时他一心想出去闯荡,酿酒这活儿曾被他视为“老掉牙的事”。可后来年纪渐长,反倒是这口酒缸成了他的牵挂。

图为王超正在酿酒

“每年都要酿几缸,就像过年要贴春联一样。”他说。如今的他,会在初秋天气转凉时开始淘米、煮糯、下曲、封缸,再在寒露节气之后起缸试酒。酒是自酿自饮,也送给亲戚、朋友和邻居。有村民笑说,哪天王超家的米酒熟了,整条街都能闻见。这门手艺也没有被束之高阁——他正在考虑结合节气做“古法酒礼”盲盒,用乡村自酿的温度,与新潮零售玩法对接。就像他那句玩笑话说的:“柜台卖的是现在,酒缸里装的是过去。”

水塘起蚌,打通生意源头路

离下宣村不远的桔城村,盲盒开蚌成为一股热潮。开一个蚌,抽出一颗粉色或紫色的珍珠,视频直播里一片尖叫与惊喜,吸引了无数年轻消费者。王超一开始只是围观,后来他敏锐地嗅到商机——开蚌热闹,但源头呢?谁来供蚌?

图为王超在水塘查看养蚌情况

他没有摆摊,而是另辟蹊径,去承包了村外一口水塘,专门用来养殖可用于开蚌的珍珠蚌。春天放苗、夏天喂料、秋冬轮养,他每天都会去塘边看看,甚至专门学了点水质管理的小知识。有时还能看到他撑着小船划向水中央,检查蚌的生长情况——那一幕常常被邻居拍下,说他“像极了养鱼的诗人”。如今,他已经稳定向几家桔城村的盲盒摊主供货。按他的估算,一年供上千只,“不算暴利,但稳定”。更重要的是,他占住了供应链前端,也打通了现代零售与乡村资源的一条稀有路径。

别人眼里,王超是个搞不住的“杂家”;但他自己知道,每一件事都没离开“生活”两个字。柜台做的是经营,酿酒做的是人情味,蚌塘做的是未来方向,在三者之间,他找到了自己的一套节奏。在这间现代又温润的小店里,他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更在织一张能承载家庭、邻里与乡村希望的生活网。一根根看似不相干的线,在王超手中,正被悄悄打成一个漂亮的结。(包焬)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