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多业融合“链”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湖北利川:多业融合“链”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鲁网 2025-06-24 14: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夏日六月,走进湖北省利川市烟区腹地随处可见,山上黄连郁郁葱葱、牛羊成群,山下烟叶翠绿欲滴、浩如烟海,在青山绿水间与忙碌的农人交织一起,勾勒出一道产业兴旺的独特风景。

林下黄连

利川森林覆盖率高、草场充足、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烟叶、黄连等药材种植和牛羊养殖的天然宝地。近年来,利川探索出“山上养牛种黄连、山下种烟促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烟农采纳,通过“三业联动”打通产业链条,让烟农的钱袋子鼓起来。

“以前我们不敢去尝试,因为种黄连怕耽误种烟的时间,误时误季。而现在种烟从起垄到烘烤都是机械化作业,节省了时间、劳力和成本,再兼种黄连就有充裕的时间了。”忠路镇龙塘村烟农冯益高说,今年种植烟叶20亩,在林下种植黄连20亩,即使不请工人,自己也能完全轻松应付。        

连片烟田

长期以来,由于烟叶种植相对单一,季节性要求高,劳务时间紧等因素,让不少烟农感到困惑。近年来,随着烟草部门对烟区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烟路、水路畅通,机械化操作程度高,低碳烘烤实现智能化,为烟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山上药+山下烟+养殖配套”的立体农业模式如“雨后春笋”在烟区遍布兴起。

虽然黄连通常需4至5年才能采收,但烤烟当年即可见效,让烟叶收入的“短平快”补充黄连的“长而慢”,二者在生长周期上形成互补。这种“长短结合”的种植策略,让烟农在等待黄连收益的同时,每年都能从烟叶中获得收入保障,为生产资金投入和日常开销作支撑。

散养山羊

“种黄连就像存‘定期’,烟叶是‘活期’,两边都不耽误。”文斗镇安山村种养大户黎耀碧笑着说道,今年种植烟叶60亩,养殖牛羊42头(只),还有30余亩黄连。山上种黄连提供长期稳定收益,山下种烤烟则确保当年收入,养牛羊的畜粪发酵后满足黄连和烟田施用,如此循环。

对于种养循环模式让烟农深感其益。文斗镇金龙村返乡“新农人”何斌有着切身感受,他将牛粪转化为生物肥料,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又为烟叶提供了绿色养料。他说:“以前种烟全靠化肥,土壤板结严重,病虫害也多。牛粪经过堆沤发酵,肥效温和持久,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他算了一笔账,采用农家肥种烟,减少30%的商品肥用量,降低了种烟成本,烟叶收入提升10%以上。

散养牛群

这种“以短补长、以养促种”的循环经济,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让烟农从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延伸,形成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据统计,实施种养结合的烟农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以上,综合效益比单一种植提高30%以上。

如今,通过“三业联动”实现增收的烟农越来越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杨秀明 张小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