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直播+文化”融合实践,打造“慢内容”时代的非遗表达样本

专注“直播+文化”融合实践,打造“慢内容”时代的非遗表达样本

来源:鲁网 2025-06-23 12: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期,由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委员会与广州市网络直播行业生态治理基地联合主办的“深耕内容提质增效,打造清朗网络空间”主题分享活动,在广州海珠区举行。现场不仅集结了网络平台、MCN机构、演艺院团及主播代表,还同步举行了2024–2025年度“红云奖”颁奖仪式,对直播领域表现突出的个人与机构进行表彰。

在此次表彰中,广东跨粤文化执行董事、制作人林雨后荣膺“红云奖”个人荣誉,成为非遗文化领域中获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与其同批获奖的还有来自酷狗、全民K歌、广州芭蕾舞剧院等平台的多位内容创作人及运营管理者。

内容为根,文化为桥:直播不是转型,而是扩展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红或短视频博主,林雨后的“红云奖”获奖理由聚焦于将国潮文化与非遗内容成功引入数字传播领域。近年来,他所主导的广东跨粤文化持续推动“直播+文化”的融合创新,策划推出了“巴黎设计周非遗展线上展厅”、“中国东盟戏剧周线上导览”“百场企业非遗线上主题直播间”等项目,多次在抖音、微信视频号、腾讯直播等平台进行文化传播实践。

其中,“友爱路20”系列粤剧直播项目单场观看量突破85万人次,多场次实现高转发率与观众二次传播,成为直播行业内较早实现文化内容转化的代表案例之一。

文化IP运营者视角下的“慢内容”实验

作为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与非遗内容创新传播的实践者,林雨后表示:“直播只是渠道,我们要用内容赢得尊重,用文化获得连接。”他的直播实践并不追求爆款制造,而更注重策展逻辑、观众互动机制和文化温度,在“慢流量”中实现影响力的积累与转化。

正如红云奖组委会颁奖辞中所指出:“获奖者代表的是一种跨界力量——把非遗带进数字空间,也把年轻人带入文化现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