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下,窗外绿油油的烟苗正吸收着养分,茁壮成长。与此同时,屋内的“青苗”也在经历着成长的考验。
6月11日上午,来自湖北恩施八个县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参训学员正专心致志地进行着实操考试,这是对他们第二期烟叶培训成果的再一次校验。
图为第二期培训实操考试现场
为更好地服务烟农,解决烟农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湖北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2025年3月以来,湖北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启动“烟叶条线基层业务骨干三年培养行动”,通过系统性培训、全流程实践和精准化培养,解决恩施烟叶条线基层人才梯队青黄不接的难题,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育苗筑基:瞄准断层痛点,构建培养矩阵
“咸丰基层技术员平均年龄都在52岁左右,40岁以下不超过5人,再过几年将面临无人带烟农种烟的局面。”咸丰近年新进的大学生吕元略显担忧地说道。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烟叶条线基层年轻人才储备不足正逐渐成为制约恩施烟草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必须打破传统‘师傅带徒弟的零散培养模式,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孵化机制。”州局(公司)科技中心李占杰提出。
念起辄动。为成功破局,恩施州局(公司)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通力协作、高起点谋划,启动为期三年的培养计划,每年分季度培训,覆盖育苗、大田管理、烘烤、分级全流程。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培训培养、打基础,完成“当一次烟农、烤一房烟、指导一次收购”的“三个一”实践;第二步岗位练兵、促提升,完成“收一次烟”全过程;第三步鉴定考核、能上岗,根据个人意愿双向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培养。这种“全周期、沉浸式”的培养模式,让学员在三年时间里完整经历烟叶生产链条,避免了“碎片化”学习的弊端。
此次培养行动,聚焦40岁以下新进员工和青年人才,计划通过“理论筑基—实操淬炼—专业深耕”三阶段培养,为基层输送100名“有责任、有技术、有担当、能吃苦、善管理、守规矩”的复合型业务骨干。
图为第二期培训理论考试现场
沃土培根:理论实践融合,双向协同共进
“以前在学校看图片学病虫害,到了烟田根本对不上号。”恩施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学员雷春媚表达出的困惑,折射出了新进员工的共性短板。
培训针对“理论与实操脱节”的共性问题,通过“理论教学夯实基础+田,间实践强化应用”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有效破解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割裂的痛点。
图为三先技术实操培训现场
“课程设计聚焦理论与田间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安排田间实地教学环节,系统讲解地膜揭除后土壤绿藻与白渍处理、营养元素缺失判断等生产实际问题,引导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田间问题解决能力。”第二期参与培训授课的州局农艺师孙玉晓介绍道。
理论实践融合的教学方式,让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员丁进伟收获颇丰。在第一期栽培技术培训后,他结合“三先起垄”技术的田间应用,指导烟农规范覆膜流程,有效解决地膜被风吹翻的生产难题。从传统“经验施肥”转向依托理论支撑的精准施肥与药液浓度控制,显著提升了技术指导的科学性。
成林兴业:培育新苗成林,展望产业未来
“三年后,我希望能像孙老师那样,成为烟田里的专家。”来自宣恩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学员刘焰的话,道出了年轻一代的职业理想。在培训师资名单中,既有省级科研专家,也有扎根基层多年的“土专家”,这种师资队伍为学员提供了多元成长范本。
州局(公司)创新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学员成长档案,依托“理论考试+实操演练+导师评价+绩效考核”四维评估体系,确保培养质量可控。此外,各县市局(营销部)的导师制也是学员成长的“加速器”,“一对一”的传帮带,让年轻学员少走了许多弯路。
烟苗初绽新绿,育才沃土深耕。第二期培训如期结束,面对“能否坚持基层”的疑问,巴东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甘国渝的回答代表着新一代的心声:“当你能解决烟农实际问题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三年全面培训让我有信心成为真正的业务骨干。”
图为学员指导烟农揭膜
新绿升腾处,终成接天碧浪。恩施州局(公司)深化培养脉络,高质量完成“深耕蹲苗期”,推动“三阶段培养法”在武陵山区烟区示范,为推动恩施烟草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本次人才培养行动,旨在让青年人才成为攻坚克难的‘刀把子’,通过高起点谋划‘三支队伍’建设,为恩施烟草高质量发展锻造坚实人才支撑。”恩施州局(公司)主要负责人满怀期许。(李双飞 李占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