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六月清晨的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田心村的杨梅林镀上金边,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空气中飘散着清甜的果香。不远处,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正在健身器材上舒展筋骨,孩童的欢笑声在晨光中格外清脆。从田心村到“甜”心村的蜕变,正是武冈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工作队携手村民用产业之“甜”、宜居之“新”、共建之“约”,共同谱写出的幸福乐章。
产业甜——荒山结出“致富果”
(村民在采摘杨梅)
晨露还未散去时,周永贵已经在他的杨梅林里忙碌起来了。他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饱满的果实,像是在抚摸自己的孩子。十年前,这片山坡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却成了村里最值钱的“绿色银行”。
“老周,今年杨梅长得不错啊!”武冈烟草驻村工作队队员唐启孝踩着露水走来,鞋面上沾满了新鲜的泥土。他们站在果树下,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周永贵摘下一颗杨梅递给唐启孝,紫红色的果实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你尝尝,今年的果子特别甜。”
这种甜蜜来之不易。曾春亮记得,五年前,这些杨梅常常因为运不出去而烂在地里。那时村里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现在不一样了,硬化路修到了果园门口,烟草公司搭建的“爱心购”平台让这些杨梅还没下树就有了销路,烟草物流车返程化身“顺风车”载着新鲜的农产品发往城里,这些都让曾春亮的心里更有底气。
往山下走,是一片波光粼粼的鱼塘。村民正在给鱼苗投食,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这口废弃多年的鱼塘,去年经过驻村工作队清淤后焕发了新生。更远处,套种基地里的辣椒苗和玉米苗长势喜人,驻村第一书记熊红军带领村民在氽水片开荒11亩,进行大豆、辣椒、玉米等作物套种。废弃鱼塘“游”起生态鱼,荒地上“长”出套种经济。周永贵笑着说:“以前穷得‘田’里没‘心’,现在日子比杨梅还甜!”
环境新——村庄换上“美颜妆”
(田心村首届“村晚”)
傍晚时分,326盏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像一串串明珠点缀在村道两旁。老周牵着孙女的小手,在休闲广场上散步。“奶奶,我想去玩跷跷板!”小孙女仰起红扑扑的脸蛋,眼睛里盛满了期待。老周笑着点头,看着孩子欢快地奔向游乐区。她想起自己小时候,村里连个像样的活动场地都没有,孩子们只能在泥地里打滚。现在不一样了,广场上有健身器材,有儿童游乐区,还有可以演出的文化大舞台,去年村里办了个 “村晚”表演,孙女和邻居家小孩也上去表演了节目哩。
村里的变化远不止这些。老周家是第一批完成厕所改造的,现在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她记得熊书记第一次来宣传“厕所革命”时,很多老人都不理解。“活了大半辈子都用旱厕,改什么改?”但当真用上新厕所后,大家都说好。特别是夏天,再也闻不到难闻的气味了。
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再也不用担心雨天出门两脚泥了。村里还栽种了6000多株绿植,春天开花时,整个村子都浸在花香里。最让老周感动的是,这些改变是工作队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后实施的。“他们是真的把我们老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上。”老周说着,眼睛有些湿润。
民心暖——共绘振兴“同心圆”
驻村第一书记熊红军敲开王奶奶家的门时,老人正在院子里晒太阳。见到熊书记,她颤巍巍地要站起来,被熊书记连忙扶住。“王奶奶,您的老年证办好了。”熊书记从袋子里取出证件,双手递给老人。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王奶奶摩挲着崭新的证件,眼眶泛红。她独居多年,腿脚不便,去镇上一趟要费好大劲。现在好了,工作队提供上门服务,办证、看病、买东西,都能帮忙。“你们比我的亲人还亲。”王奶奶拉着熊书记的手不肯放。
这样的场景在田心村很常见。工作队刚来时,村民们都是远远观望,现在见了面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这种转变来之不易,是队员们用无数个日夜的付出换来的。他们记得每家每户的情况,知道谁家孩子要上学,谁家老人要看病,谁家遇到了困难。
村里组建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还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让残疾儿童也能接受教育。这些改变看似微小,却像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上响起欢快的音乐。村民们自发地跳起广场舞,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欢笑声、音乐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在群山间回荡。果林里,晚风送来阵阵清香;鱼塘中,涟漪映照着璀璨星光。这寻常的乡村夜晚,却蕴含着最动人的诗意。
站在村口望去,田心村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安宁祥和。从产业活水到环境蝶变,从治理创新到文明新风,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乐章。而那些奔走在田间地头的驻村工作队员们,依然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他们知道,武冈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还有更多美好的故事等待书写。
(禹立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