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也在不断传递。2023年7月,广东省江门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赵尉强来到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积极转变角色,与村民们风雨同担,让歇马村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
万事开头难,以真心换真情
作为城里人,对乡村的理解,赵尉强还停留在祖辈的故事里,但他深知,来驻村,就一定要为村民们办些实事。歇马村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集自然、人文资源于一身,必将大有可为。但现实却给了踌躇满志的他不小打击。
村内用地占用、家庭纠纷等各种突发状况,他来回奔走处理。他顶着烈日在村里走访调研,摸索如何打造乡村旅游新模式,提升村集体经济,却时常受到村民们的质疑和误解。一时间,无形的挫败感,压得他喘不过气。但他依旧马不停蹄奔走在田间地头,带着村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其他先进村考察学习。“只有村集体家底厚了,村民们的幸福感才会更强。”赵尉强说道。
经过多次调研后,他积极对接派驻单位、镇委镇政府,在解决“留住人”上破题,最终敲定通过盘活改造闲置集体用地,打造“休闲、度假、商业、文创”一体的歇马江畔集市,让旅客来到村里待得住、回得来的同时,带动村民就业和创收增收。集市营业后,已先后举办美食文化嘉年华、唱响青春音乐会等活动,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约3.5万元。同时,为配套完善相关设施,赵尉强继续挖资源、找路子,顺利推动2个新能源充电站项目建设,预计每年增收约20万元。
针对村里十多户自建房尚未通水通电的历史遗留问题,他积极与供电、水利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又带着诚意和政策多次到村民们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多方努力,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响起以及遥远望去的荧荧灯光,困扰已久的吃水用电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那天晚上,赵尉强的手机收到了一则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谢谢你,赵书记。”短短六个字,却重若千钧,从开始不被理解,到获得村民认可,此时,恰好是他驻村的第二个月,这个转变,来之不易。
硬汉的柔情,舍小家为大家
开始驻村时,赵尉强的女儿刚出生半年,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他的妻子肩上。妻子对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周什么时候回来?”为了多点时间陪伴家人,每天晚上,成为赵尉强与家人的“云”小聚时刻。
妻子也始终默默地支持着赵尉强,她深知他是名副其实的“女儿奴”,便经常与他分享女儿的日常,攥紧奶瓶喝奶的时刻、睡觉翻身的瞬间、瞪大眼睛咯咯笑的神情……“有时候忙了一天,一看到小孩,什么都值了。”赵尉强笑着说。当他遇到瓶颈,彷徨无助时,也是妻子温柔的安慰让他放下包袱、继续出发。“家里都好着,你放心工作,我们都以你为荣。”
2024年9月初,超强台风“摩羯”逼近广东,赵尉强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做好人员转移、安全巡查等工作。中途,他匆忙发送一条信息给妻子,“有台风,注意安全!”,便继续投入到抵御台风工作中。当深夜回到宿舍的他,看到女儿奶声奶气,发出模糊的“爸爸”声的视频时,瞬间就红了眼眶。
为了更好陪伴女儿成长,减少赵尉强的往返奔波,妻子主动申请到恩平市圣堂镇中心小学支教,“双向奔赴”的夫妻俩,一人种下振兴的种子,一人播撒教育的希望,携手以“小家”之举助力“大国”之梦。
厚积而薄发,绘就焕新图景
乡村要振兴,既要靓化环境,也要以文化人。这是赵尉强始终坚持的观点。在一次日常走访中,他发现村里缺少村民休闲场地,绿化带也空置不少,恰逢阳春三月,植树护绿好时节。为此,赵尉强与村委干部迅速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号召,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联系,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先后种下黄花风铃木、澳洲火焰木等1150多棵,打造了“一路一景风光带”。“这回散步乘凉可有好去处了。”村民们高兴说道。
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上,赵尉强也花了不少心思。歇马村内,励志园、孔圣坛等景点,“笔筒量米也教子读书”的祖训,都彰显了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将现有传统历史文化提炼升华,赵尉强以百校联百县的“双百行动”为契机,积极联动五邑大学、江门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恩平市教育局等单位部门,依托校、政、企、村等多方力量,成立了恩平歇马学院,为思政教育、人才培养赋能添力。此外,还组织了房车营地研学、“成才”研学旅游等活动,超过1000辆房车、约5万人次中小学生走进了歇马村感受淳朴风情与生态之美。2024年3月,恩平歇马学院成功入选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优秀案例。
脚下有泥土,心中就有真情。两载春秋,赵尉强成为村民心中的“自家人”,而在乡村“烟火气”中不断锤炼的一颗赤子之心,也让他对这片土地更加热爱和坚定。(图片由叶泽平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