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三夏一线 实干担当守护丰收

党旗飘扬三夏一线 实干担当守护丰收

来源:鲁网 2025-06-13 14: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六月的豫东平原,麦浪翻滚,大地流金。在宁陵县乔楼乡张庄村这片丰收在望的土地上,宁陵县烟草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早已拧成一股绳,将“三夏”战场视为锤炼初心、践行使命的考场。他们头顶烈日,脚踏热土,用汗水浇灌丰收的希望,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金镰挥动解民忧,织就爱心“麦收网”

“老孟哥,别愁!你家的麦子,咱工作队和志愿者肯定帮你!放心吧!”望着孟老先生因残疾对着熟透麦田紧锁的眉头,驻村第一书记郭林树斩钉截铁的承诺,瞬间拂去了老人心头的阴霾。

“三夏”抢收,时间贵如金。工作队精准摸排,迅速锁定村中如孟老先生般的困难户、缺劳力户名单。一支由驻村队员、村党员干部、宁陵县烟草专卖局党员志愿者组成的“金叶助农”志愿服务队火速集结。晨曦微露,志愿者的身影便已跃动在田间地头。镰刀挥舞,汗水滴落,麦秆应声而倒;打捆装车,接力运送,麦粒颗粒归仓。田间是战场,后方亦是指挥所。驻村工作队协调争取大型联合收割机,短短数日,“金叶助农”旗帜飘扬之处,帮扶群众收割小麦数亩,参与志愿者达20人次。金色的麦浪里,志愿红与小麦黄交织,织就了一张牢不可破的“爱心麦收网”,托起了群众稳稳的丰收梦。

禁燃号角遍乡野,筑牢麦田“防火墙”

丰收的喜悦背后,曾因秸秆焚烧导致的浓烟滚滚、火灾隐患,是“三夏”必须直面的顽疾。今年,张庄村的空气中弥漫着麦香,却不见一丝烟尘——这背后,是驻村工作队吹响的禁燃号角响彻了每个角落。

宣传阵地,线上线下齐发力。工作队精心制作通俗易懂的禁烧宣传音频,巡逻三轮车变身“移动广播站”,村头大喇叭循环播放;禁烧宣传条幅、典型案例警示贴遍公告栏与农户家门。驻村队员更是化身“政策宣讲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庭院,掰着指头给乡亲们算清焚烧带来的“法律账”“经济账”“生态账”和“健康账”。防控体系,织密织牢无死角。村内设立秸秆禁烧指挥部,村委与工作队成员轮班值守。组建由村干部和驻村队员组成的禁烧巡逻队,不分昼夜开展地毯式巡查。在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控格局下,张庄村村民积极配合,为丰收的田野牢牢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星光下的守护者,应急值守点亮“平安灯”

当夜幕降临,喧嚣的田野归于沉寂,张庄村秸秆禁烧执勤点,却成为“三夏”夜空下最温暖的守望。

这里是工作队的前沿哨所。简易的帐篷由一根木头支撑,帐篷下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手电筒和灭火器材。驻村队员与村干部一起,实行全天候轮班值守。他们实时了解田间动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这份值守,是责任,更是担当。值守点不仅是应急指挥中心,也是便民服务站。深夜为农机手提供临时歇脚点,帮助协调农机具调配……这里像一盏不灭的灯火,成为“三夏”大忙时节张庄村最让人心安的坐标,默默守护着来之不易的丰收果实与乡村的安宁。

金色麦浪终入仓,三夏大忙暂落帷。宁陵县烟草局驻张庄村工作队的足迹,深深印刻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从烈日下挥镰助收的汗水,到禁烧巡逻路上坚定的步履,再到深夜值守点不灭的灯火。他们将组织的关怀化作缕缕春风,吹拂着张庄村的田垄与人心。丰收的麦粒已归仓,而工作队用心血与汗水浇灌的信任之种、希望之苗,正在张庄村的沃土上深深扎根、蓬勃生长。这沉甸甸的金色收获,终将滋养这片土地迈向更美好的明天。(高铭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