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团队调研陇药产业,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团队调研陇药产业,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

来源:鲁网 2025-06-12 16: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甘肃中医药大学“菁华药苑研鉴队”发布《筑牢“陇药”核心竞争力,破解中药产业发展瓶颈及其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报告,聚焦甘肃省8市13区县中药产业现状,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揭示产业困境并提出全链条升级方案。

产业现状:资源丰沛但瓶颈凸显

甘肃作为全国中药材资源第三大省,拥有3626种中药材资源,当归、黄芪等 21个品种产量占全国50%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972亿元,带动50万药农增收。然而,产业“大而不强”问题突出:种植环节散户占比73.6%,标准化缺失导致药材质量波动,加工环节精深加工占比不足,仓储损耗率高,多数企业依赖初级切片加工,附加值低;市场层面品牌碎片化严重,“陇药”线上交易占比低,出口依赖东南亚,欧美市场开拓不足;科技创新领域研发投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60%,产学研协同低效,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破局路径:全链升级与科技赋能

调研团队提出“技术+制度”双轮驱动策略,构建“问题识别-影响因素-破解路径”研究闭环。在生产端,建议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规模化种植模式,建设标准化基地,引入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与气象数据,实现精准施肥与病虫害预警。针对种质退化问题,拟借鉴云南“三位一体”保护模式,建立“原地保护+异地保存+离体库+大数据平台”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追溯种质全生命周期,重点培育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加工流通环节,团队建议设产业升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引进高精尖设备,开发中药提取物、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交易平台,推广冷链物流与智能仓储,降低流通损耗。

市场竞争力提升方面,提出整合“岷归”“纹党”等品牌,打造1-2个全国性领军品牌,结合“岐黄故里”文化开发文旅产品,推动“陇药+文创”融合。通过跨境电商拓展欧美市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力争使道地药材溢价率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领域方面,建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占比,设立“陇药产业创新基金”,搭建“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四方协同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实践价值:区域示范与战略意义

该项目初步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认为其“构建了全产业链分析框架,为西部资源型产业转型提供可复制方案”。随着“健康中国2030”与“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甘肃道地药材国际化步伐加快。调研团队表示,未来将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陇药从“原料输出”向“品牌输出”转型,为乡村振兴与中医药国际化提供“甘肃新模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