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主题美学沙龙:解锁科技与美学的双重演绎

荣耀主题美学沙龙:解锁科技与美学的双重演绎

来源:鲁网 2025-06-11 15: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这句跨越时空的洞见正在荣耀主题的科技与美学探索中得以生动诠释。

用科技打开美学新境界

科技与美学的融合需要多元视角的碰撞。近期,在“荣耀会员面对面荣耀400系列科技与美学沙龙”现场,荣耀产品经理和知名插画师与荣耀会员聚焦“屏上美学”,从代言人定制主题、荣耀甄选集Art与新机设计美学的角度,对科技美学展开深入思考,零距离感知“科技赋能艺术表达,艺术赋予科技意义”这一理念。

从“展示”到“共生”,线下沙龙将荣耀的科技美学从产品层面升维至生态层面——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用户与创作者的面对面探索,这种探索或许正是数字时代对“山顶重逢”的最佳注解。

这种用户与创作者的深度对话,同样渗透在荣耀主题团队的设计哲学中。他们以用户洞察为设计原点,基于用户的兴趣图谱和情绪映射,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具象设计语言,让每款主题既完成了艺术表达,塑造了美学价值,又能与用户的审美取向达成共鸣。

科技重构美学的多元化表达

当数字技术植入艺术创作,科技不再只是工具,也是成全艺术表达的“美学媒介”。创作者通过应用科技的底层能力,可对万千世界的意象和文化进行脱胎换骨式的解构与重构,碰撞出专属于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正如《耀见未来》和《森野荣耀》这两款肖战独家定制主题,借助视觉化的美学表达,借由科技工具将代言人人物元素融入锁屏、图标、小组件等功能模块,让科技美学和情感共鸣找到了全新平衡,也更好地释放了“户外生活”、“高考主题”等不同视觉表达内在的情感力量、美学渲染力。

而作为精品主题品牌栏目的“甄选集Art”,一直以先锋美学构建创作标准的理念,通过携手一众知名艺术家为用户带来独特的美学体验。以《枯木又逢春》主题作品为例,由2024年 HONOR Talents 荣耀全球设计大赛手机主题赛道亚军汤婷婷受邀参与创作,她在看到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李鱓的作品时,获得“枯树绽放生机”的灵感,借助荣耀主题提供的数字化创作工具,对李鱓作品里的传统美学意境进行转化,将“破笔泼墨"技法进行数字化重生,再加上枯木、竹叶、丹顶鹤等的意象再造,使传统美学在科技载体中实现新表达。

美学体验与功能实用的有机共生

在经典设计理论中,美学与功能性存在着天然冲突,为了使用效率而牺牲美感?还是应该让功能性服从美学表达?荣耀UX设计美学基于高效、易用、创新的功能,让用户在功能实用和美学体验上得到双重满足。

以荣耀400新机首次搭载的4K超清Live实况拼图为例,最高9张图自由拼接,将功能实用性+视觉渲染力融合,怎么拼、拼什么都由用户自主定义。而魔法锁屏、荣耀数字人等功能,也都在科技美学共生的基础上,加深了用户在数字空间的创造潜能,让个性化表达有了更好的载体。

可见,科技力的向上探索,也让艺术创造“向下兼容”,荣耀UX设计美学激活了用户本位的创作端口,让万千世界叠加万千个性,科技美学真正融入日常。正如巴克敏斯特·富勒所言:当科技开始服务于人性需求,它便自然呈现出美学形态。

回顾历史,美学与科技的融合从未停止。从早期工具制造兼顾实用美观,到工业革命机械美学兴起,再到数字时代科技深度融入艺术创作,二者关系持续深化。而荣耀主题的“科技美学”不断实践,也将点亮艺术探索、场景探索的更多空白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