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前副总理:特朗普给西方的没落按下“加速键”

波兰前副总理:特朗普给西方的没落按下“加速键”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5-05-28 10: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导读

近年来美国政府推行的保护主义政策削弱了其全球领导力,加速了西方体系的重构。而中国通过支持多边机制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多边主义发展。中美关系恶化无益于双边发展和全球稳定。在当前国际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处于大西洋-欧洲体系与欧亚体系交汇点的欧盟应正视现实,务实处理好同中美的关系,反对“零和”博弈,促进良性竞争。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格热戈日·科沃德科(Grzegorz W. Kolodko)

波兰科兹明斯基大学转型、一体化和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特聘教授

今天的中国经济不再像几年前那样与美国紧密相连。中国与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多个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目前已成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国际经济地位不断加强。在后疫情时代,中国采取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做法,对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主要国际机构,以及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新一届美国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破坏全球经济稳定的政策行动,侵蚀了美国自身的领导地位和国际信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反而成为赢家。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美欧关系在他的全球议程中属于头等大事,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政府保护主义举措引发了美欧经贸摩擦,另一方面是由于欧盟委员会和北约的内部分歧日益严重。然而,跨大西洋关系的紧张局势终究会消退,中美关系才是对整个世界具有根本影响的、国际事务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近期中美关系恐怕不会改善,只可能继续恶化。经济领域也是如此,其负面影响不仅将冲击中美两国,也将波及世界其他经济体。然而,无论美国总统的主观意愿如何,为其政治任性付出最沉重代价的最终还将是美国自身。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将保持当前的政治路线,努力保持并进一步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只要中国政府的政策能够满足人民对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期望和要求,这样的政策就会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赞赏和支持。

扩大经济开放、开展对外合作、增加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在世贸组织规则框架下参与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转移、加强民间交流,是中国应对发展挑战的积极务实之举。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多边互利经济合作。在国际局势动荡演变的时代,必须明智地利用每一个改善对外关系的机会。中国在这方面驾轻就熟。

例如,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16届金砖国家峰会,讨论了建立一个不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支付体系。当前,在美国外交政策极端化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应加强替代性结算体系的构想和实施工作。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以人民币而非美元计价和结算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尽管美元仍将在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但人民币的份额有望逐步增加。

图片来源:东方IC

中国领导人和外交官利用各种国际机制,同那些寻求解决利益冲突的国家进行对话。这些机制不仅包括金砖国家、APEC等比较松散的架构,也有像欧盟这样一体化程度高得多的平台。中国希望同欧盟保持尽可能好的经济关系,欧盟应该以务实态度把握这一机遇,而不是在中美竞争中采取偏颇立场,尤其是在美国当前可能加大施压的背景下。

在“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之下,美国展现出了咄咄逼人的强硬政治姿态——很多时候实际是反欧姿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实际上已成为欧洲(尤其是欧盟)更重要的经济伙伴——布鲁塞尔的政治精英们越早认识到这一点越好。

与其阵营对立,不如和平竞争。我们要超越“以美国为首、以欧盟为附庸的西方与中国主导的东方”这种二元对抗叙事,避免二者在“全球南方”广大地区展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博弈,而应该将国际格局理解为大西洋-欧洲体系与欧亚体系之间的良性竞合关系。欧盟同时属于这两大体系,应该有效利用这一格局,促进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表象相反,这两大体系各自内部的共同点其实不多,差异性反而更大。可以肯定的是,两大体系内部将持续演变,体系之间的互动模式及与其他外部伙伴的关系也将不断调整。

我们长期以来所熟知的“西方世界”正在走向衰落——如果说目前看趋势还不够明显,那么特朗普第二任期或将给这一进程按下“加速键”。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All chang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