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循环·惠民共治”共创美丽家园

“绿色循环·惠民共治”共创美丽家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7 17: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5月27日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街道御槐园社区携手中再生城资(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举办以“绿色循环·惠民共治”为主题,公益环保宣传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多元化形式推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与资源再生利用的再生资源回收及公益环保宣传。此次活动中再生城资(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废旧药品、大件家具、低值物品的规范化回收,并结合创新宣传手段,打造了集环保教育、便民服务与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综合性行动。

精准分类与回收服务:破解“低值难收”痛点,分类回收体系细化,活动现场设置了废旧药品、大件家具、低值可回收物(如玻璃、塑料、织物)等专项回收点,并配备专业志愿者指导居民分类投放。针对过期药品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现场设置了密封回收箱,并联合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大件家具则通过预约上门回收服务,解决居民搬运难题,同时推动资源化拆解再利用。

针对传统回收体系中易被忽视的玻璃瓶、泡沫箱等低值物品,活动引入“积分兑换”机制。居民通过投放可回收物获取积分,兑换日用品或社区服务(如免费理发、家电清洗),以此提升参与积极性。这一模式借鉴了丰台区南苑街道此前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中的成功经验。

创新宣传形式:寓教于乐深化环保理念互动体验与创意展示,活动融入趣味游戏和手工制作环节,“垃圾分类飞行棋”“旧物改造工坊”,吸引儿童和家庭参与。居民利用废旧纸箱制作家具模型、用旧衣物缝制环保袋,直观感受“变废为宝”的乐趣。此类形式曾在蔡甸区“环保惠民”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通过改编歌曲表演和废旧材料道具增强感染力。

智能化信息平台推广现场重点推介“中再生集团快收网回收小程序”,提供再生资源全品类预约上门回收服务、累计积分、回收价格透明化。针对老年人群体,志愿者手把手教学,并设立社区代下单服务点,确保技术门槛不影响参与度。

社区共治与长效化机制建设居民议事与志愿动员,活动结合御槐园社区特色的“大槐树下唠家常”议事机制,邀请居民就回收站点布局、服务时间等提出建议,并招募环保志愿者。此前,该社区通过议事会已成功推动垃圾分类桶站值守、周末大扫除等常态化服务。

多方协作网络构建活动联合街道、企业、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引入专业拆解企业处理电子废弃物,联动便民服务团队提供家电维修等公益支持。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区落地”的模式,与各小区“再生资源回收+公益课堂”的实践经验相呼应。

-社会效益与未来展望环境与民生双赢活动当日共回收废旧药品200余公斤、大件家具50余件、低值物品3吨,减少垃圾填埋压力的同时,部分资源经分拣后进入正规拆解链条,避免二次污染。便民服务惠及200余名居民,特别是孤寡老人和儿童群体。

持续深化绿色行动南苑街道计划将此类活动纳入“每月环保日”常态化项目,并探索与槐房再生水厂等生态项目联动,展示污水处理与资源再生的全链条技术,增强居民对循环经济的认知。未来还将通过“星级环保家庭”评选、社区回收网点加密等方式,巩固分类成效。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街道御槐园社区联合中再生城资(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一同组织,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资源回收实践,更是基层治理与环保理念融合的典范。通过分类精细化、宣传趣味化、机制长效化,南苑街道御槐园社区为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社区样本”。未来,随着更多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行动者”,“绿色共治”的生态画卷将进一步铺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