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二手车市场跑出加速度,查博士检测产品筑牢交易信任基石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跑出加速度,查博士检测产品筑牢交易信任基石

来源:鲁网 2025-05-27 16: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为一名新能源车主,李女士最近想换车却犯了难。“市场上新能源二手车价格比新车便宜不少,续航和性能也不错,但一想到电池寿命、自燃风险这些隐患,心里就打鼓。”她坦言,自己曾考虑购买二手电车,但最终因车商无法提供电池性能数据而放弃购买。

和李女士有同样顾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当前,电动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受到消费市场追捧。然而,新能源二手车交易中,电池性能评估、售后保障缺失等问题已成为阻碍市场发展的“拦路虎”。这一背景下,以查博士为代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正通过技术创新破解行业难题,为市场注入信任动能。

电池安全隐患仍是“心病”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消费者的购车观念也悄然发生转变,新能源二手车凭借高性价比等优势赢得市场青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成功突破百万辆大关,达到112.8万辆,同比增长47.97%。与此同时,新能源二手车渗透率仍在不断上升,今年3月达到8.7%,这也是近三年来最高水平。

然而,市场繁荣的背后,仍隐藏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车的核心价值集中在电池、电机、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电池检测标准,市场上长期存在评估随意、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电池物理损伤、电控系统故障等“隐性风险”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根据中国经营报近日发布的《2025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洞察》显示,新能源二手车的潜在消费者主要担忧电池健康问题,有30.7%的消费者考虑新能源二手车但需要电池健康报告。

针对这一现状,第三方检测机构正加速技术突破。以新能源汽车检测领域的领先企业查博士为例,通过引入宁德时代的专业电池检测技术和品牌支持,查博士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三电检测鉴定设备,包括智能转接枪、气密漏液检测仪、UDS诊断仪等,这些设备能对车辆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进行全面检测,深入排查电池的安全隐患和性能衰减风险。同时,还通过物理勘验等方式,确保车辆无事故、无火烧、无泡水等风险。

“我们不仅检测当前状态,更通过200余项指标建模生成可视化报告,帮助消费者预判未来使用成本,让每一块电池的健康状况透明可见。”查博士技术团队透露,其检测服务已覆盖全国200余个城市,为新能源二手车交易保驾护航。

通过不断完善专业检测服务,查博士不仅为消费者购车提供更可靠、更精准的支持与保障,也重塑并引导了消费者对新能源二手车的认知。“原以为新能源二手车水深,但查博士的检测报告让我吃了定心丸。”杭州的林先生近日购入一辆二手比亚迪汉EV,据其介绍,相比新车20余万元的售价,这台车不仅价格便宜了近一半,还通过查博士的检测服务排除了三电系统风险,彻底打消了他对新能源二手车安全隐患的顾虑。

持续完善售后保障服务

除了电池健康度等评估难题外,新能源二手车售后保障服务的缺失,也使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当前,很多新能源车提供的“终身质保”服务仅限首任车主,在车辆进入二手市场后,买家后续往往无法继续享受相关权益。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二手车后,一旦车辆出现故障或问题,可能面临维修成本高、维修渠道不畅等困境,进一步加剧消费者顾虑。

目前,部分车企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比如推出“官方认证二手车”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延长保修、免费检测等服务,提升消费者的购车体验。围绕当前新能源二手车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痛点,查博士也推出“五大回购,两大维修”的检测保障,让二手车商和消费者都能放心交易。

具体而言,若消费者在购买通过查博士检测的车辆后90天或行驶5000公里内,发现车辆存在属于事故车、火烧车、泡水车,或三电系统安全、电池健康检测失误等错检,查博士会按照合同约定对车辆回购或进行赔付维修,以“真金白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失。不仅如此,查博士正逐步将检测服务中心升级为新能源二手车售后服务中心,以更好地为新能源二手车消费者提供服务。

尽管新能源二手车仍存在“成长中的烦恼”,但业界普遍看好其未来发展。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评估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售后保障服务的健全,有望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二手车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促进二手车加速流转,拉动新车消费,为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