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生活集团CEO王澄栋:以系统思维重构青少年心理教育新范式

灵动生活集团CEO王澄栋:以系统思维重构青少年心理教育新范式

来源:鲁网 2025-05-27 16: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5月25日“525心理健康日”,一场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对话,在中国科技会堂热烈展开。多家媒体围绕这一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对灵动生活集团CEO王澄栋进行专访。兼具“心理学者+企业家”双重身份的王澄栋,以专业视角与实战经验,为公众剖析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现状困局,分享以科技赋能、社会协同构建全生命周期心理支持生态的创新实践。

(灵动生活集团CEO 王澄栋)

王澄栋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该学部是国内顶尖的心理学专业,为他投身心理行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深耕心理行业二十余载,目前是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心理科学传播专家,同时也是中国志愿者基金会心理健康发展与服务专项基金联合发起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他深切体会到心理学对个体成长的关键作用,尤其是青少年心理。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基石,承载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直接影响国家人才储备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于此,王澄栋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行业影响力,积极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

时代命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严峻现实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早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演变成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4)》中的数据,如一声声警钟:我国7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而全国仅有12%的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城乡之间的资源失衡更是触目惊心,83%的农村儿童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养育环境缺失,中西部地区心理教师缺口高达67%。“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关系民族未来的战略问题,就像建房子,地基不牢则地动山摇。”王澄栋深刻点明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而另一组来自《2024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与服务状况》的数据,同样令人揪心: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升高呈显著上升趋势,高中生抑郁检出率已超40%,初中生达30%,小学生亦突破10%。“这些数字警示我们,心理教育不能再是‘选修课’,而必须成为成长‘必修课’。”王澄栋强调,社会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给予青少年心理教育应有的重视。

破局之道:科技赋能与系统创新的双轮驱动

面对行业“专业门槛高、服务成本高”的痛点,灵动生活集团在王澄栋的带领下,以“科技赋能+人为关怀”为双轮,驱动解决方案的构建,开启破局之路。

在商业与公益的融合上,灵动生活集团通过欢米粒心理、遇见心理公开课、幸福研习社三大品牌业务,打造“公益-商业”闭环机制。品牌在市场中获取商业收益,同时将一部分利润持续注入心理公益行动,形成良性循环,既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让更多人受益于心理服务。

(灵动生活集团CEO 王澄栋)

针对城乡资源失衡难题,集团启动基层心理基建工程。旗下“守护天使计划”“萤火虫计划”“活出幸福力”等项目,累计培育超万名基层心理服务人才,构建起“心理服务毛细血管”。这些基层心理服务人才深入乡村、社区,将专业的心理服务带到最需要的地方,有效缓解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技术创新层面,集团运用AI心理评估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技,实现心理需求精准识别与个性化方案定制。AI系统通过海量数据训练,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评估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大数据分析则为个性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大幅提升了服务触达效率与专业能级。这些创新实践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形成深度呼应,彰显了企业紧跟政策导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担当。

作为《互联网心理服务・心理测评服务通用规范》国家标准制定单位,灵动生活集团展现出引领行业发展的决心与实力,正推动行业从“单点服务”向“生态系统”跃迁。集团计划三年内采集200万例青少年心理行为数据,建立“儿童心理发展数据库”。这一庞大的数据工程,将为后续的心理教育与干预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在人才培养方面,打造“1+N”咨询师培养体系,即由1名资深督导带领N名新手咨询师,致力于解决行业内80%的儿童咨询师缺口问题,为行业持续输送专业人才。此外,开发VR心理干预系统,针对厌学、社交恐惧等常见场景,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的训练体验,以创新的方式助力青少年克服心理障碍。

(灵动生活集团CEO 王澄栋)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基石,让社会的未来更具韧性。这是一个从心理健康到心理成长的跨越。”王澄栋的话语,道出了集团在生态构建中的长远追求与深刻洞察。

从心理学学者到行业领军者,王澄栋始终秉持“专业深度+社会温度+创新锐度”,践行着“用心理学助力美好生活”的使命。灵动生活集团的实践有力证明,唯有将技术创新、公益情怀与系统思维深度融合,才能破解青少年心理教育的资源困局,让每个心灵都能在阳光下拔节生长。

正如王澄栋所言:“当科技能让专业服务触达每一个角落,当社会共识能将心理教育纳入成长必修课,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下一代的心灵健康。”这场对话不仅是企业实践的分享,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破局,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需要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唯有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筑起坚固的心理防线,助力他们成长为实现个人价值、推动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