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解码铁道博物馆里的精神图谱

我的铁路风景:解码铁道博物馆里的精神图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7 14: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5月27日,"我的铁路风景·博物馆"主题活动在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启动。众多媒体、网络名人和铁路及地方行业专家组成探访团,参观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詹天佑纪念馆、东郊展馆,中国铁路140余年的历史画卷在此展开。

步入正阳门馆,1882年英国制造的0号蒸汽机车静立如碑。这台"钢铁先驱"全长仅4.75米、时速20公里,却牵引着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的蹒跚起步,它是解码中国工业文明的国家一级文物。与之遥相呼应的“毛泽东号”机车,承载着解放战争时期铁路工人“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毛泽东号’机车就开到哪里!”的豪迈誓言,见证着从战时抢修到和平建设的伟大跨越。曾经1949年2.18万公里的铁路网示意图,如今已蝶变为16.2万公里的钢铁动脉,其中高铁4.8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在詹天佑纪念馆,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的模型与展墙上的青龙桥车站老照片形成奇妙呼应。百余年前,为破解火车爬坡难题,詹天佑用钢轨书写了一个“人”字,这项举世惊叹的设计通过馆内沙盘模型得以全景再现。百余年后的京张高铁,作为世界首条智能高铁示范线时速突破350公里,其模型搭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2000多个实时监测点,构建起全路段全天候的"数字神经网络"。从蒸汽机车的"人"字钢轨到复兴号的自动驾驶,中国铁路实现了从零突破到领跑世界的蜕变。

东郊展馆的机车阵列里,美国鲍尔温蒸汽机车与苏联FD型机车并肩,日本制造的“朱德号”与英国KF1型机车相望,展现出中国铁路兼容并蓄的发展智慧。而且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强大的创新势能:中老铁路采用中国标准建设,雅万高铁实现全套技术输出,CR450领跑全球高铁技术标准,中亚中欧班列常态化密集开行。中国铁路以“硬联通”夯实基础设施、以“软联通”输出技术标准、以“心联通”促进文明对话,完成从“市场换技术”到“标准领跑者”的升级。

中国铁路的精神图谱上始终铭刻着“先行者”的使命担当,既要在博物馆里守护0.1毫米钢轨焊接精度的工匠精神,更要在万里铁道线上书写新时代的赶考答卷。(王增彦)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