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乡村研究所亮相文博会 解码乡村"超级文化"

超级乡村研究所亮相文博会 解码乡村"超级文化"

来源:鲁网 2025-05-27 12: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22日-26日,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聚焦"十四五"规划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首设《乡村文化振兴展》,20余个乡村文化振兴特色县域集中亮相,借助文博会窗口向全球传递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中央新影集团发现纪实传媒新媒体品牌超级乡村研究所作为展会战略合作伙伴,在主会场打造全媒体直播间,主持人高泽民对话由多名县域主政者、非遗传承人和乡村创客组成的"乡村文化振兴先锋团",围绕文化资源挖掘、非遗技艺活化和文旅业态培育三大方向展开深入探讨,解码县域文化IP创新路径。节目依托超级乡村研究所全媒体传播矩阵,广泛推广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案例,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乡村文化振兴传播的探路者与实践者

作为专业纪实内容制作机构,发现纪实传媒近年来相继推出《珠穆朗玛》《大地之上》等展现中国科技成就的纪录片,《手术两百年》《门捷列夫很忙》等科普力作,以及《院士下田记》《村里来了钢铁侠》等聚焦农业科技的作品。特别是在《湖湘一万年》《晋在眼前》《文明密码》等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团队深入乡村实地调研,积累了丰富的农业农村题材创作经验,为乡村振兴内容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年来超级乡村研究所传播成果显著:德清子思桥村养殖短视频播放量破千万,洋县油菜花视频超500万点击。2023年绥宁"四月初八姑娘节"推广项目表现尤为突出,实现4亿全网观看量、2亿话题讨论量,带动游客量激增72万人次,20余次登上平台热搜,有效提升当地文旅影响力。

目前,超级乡村研究所已构建起包含40个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矩阵,覆盖用户规模突破500万。平台汇聚了包括专家院士、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在内的智库资源,并与多家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媒体联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创新传播模式,超级乡村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乡村振兴传播平台之一。

"老手艺能变成新饭碗,土特产也能做成大产业"

县域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乡村内生动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次乡村振兴展区汇聚深圳对口支援、省内帮扶、东西部协作地区特色文化及产业项目,黔南州、潮州市潮安区、宁都县、资源县、百色市田阳区、德保县、东源县、安远县、察隅县、汕尾市城区捷胜镇等各地主政者、非遗手艺人、新农人等做客超级乡村研究所直播间。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蔡建林在接受超级乡村研究所访谈时表示,潮安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创新"宗祠文化+文明实践"模式,将祠堂转化为乡村治理新平台,融合非遗传承、家风教育和文旅产业,打造"文物保护-非遗活化-产业转化"生态链,形成"以文聚民、以文兴业、以文促治"的潮安经验。

广西资源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魏婷婷向超级乡村研究所分享经验时表示,资源县依托丹霞山水与苗瑶风情,通过非遗活化、节庆演绎和生态研学,打造"自然+人文"融合发展的特色模式。魏婷婷在抖音上开通了个人账号,挑战用100个短视频带大家认识资源县,一条以她为主角的寻茶的视频爆火,资源县瞬间被人们看到。

接受超级乡村研究所访谈的嘉宾均表示,乡村文化振兴不是简单的复古守旧,而是要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只要找准路子,老手艺能变成新饭碗,土特产也能做成大产业。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同时打造让城市人向往的乡村生活,实现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解码超级乡村  让每一个县域的崛起故事都被看见

目前超级乡村研究所已构建起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以农业农村纪录片为核心,通过央视等主流平台传播优质内容,并构建短视频矩阵、直播节目实现全渠道覆盖。同时,依托深度图文、图书出版及文创开发延伸内容价值,结合线下活动打通多元传播路径,超级乡村研究所形成"大屏+小屏""长视频+短视频""线上+线下"的立体传播体系,构建从内容生产到产业运营的完整生态链。

在研究层面,超级乡村研究所建立了以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为研究底座的理论体系,创新性提出"超级美、超级富、超级文化、超级治理、超级传播"五大评价维度,系统观察记录和美乡村建设,并通过发现、提炼、总结、传播中国超级乡村经典案例,为乡村振兴注入"超级动力"。目前,已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ICE营地研究院等权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究乡村治理、研学等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未来,超级乡村研究所将立足"解码超级乡村,驱动县在崛起"的战略定位,深化"智库研究+产业赋能+全媒传播"的三轮驱动模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现象级IP,让每一个县域的崛起故事都能被看见、被借鉴、被超越,持续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