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县中小学生“走出阿坝看世界”浙江之行 --------------架起海宁黑水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新桥梁

黑水县中小学生“走出阿坝看世界”浙江之行 --------------架起海宁黑水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新桥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6 14: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进一步深化海宁与黑水两地学生交流互鉴,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社会实践与自主探究能力,近日,来自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的青少年,怀揣着高原的纯净理想与殷切期盼,踏上了一场跨越2000公里的“山海对话”——“走出阿坝看世界”浙江之行。从川西高原到东海之滨,从红色圣地到现代都市,这场以“浙里阿坝石榴红·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紧扣红色教育、文化感知、情感交融与素养提升等多维目标,不仅为高原的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东西部教育协作的生动实践。

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启幕:海宁 — 黑水非遗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黑水县党政考察团与海宁市党政相关领导参加了两地学校结对仪式等活动。随着 “冰川潮信 山海共锦” 海宁— 黑水交往交流交融系列活动之非遗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斜桥镇中心小学报告厅盛大举行,一场跨越 2000 公里的文化对话正式启幕。当黑水雄浑壮阔的冰川文化与海宁灵动激昂的潮乡文明相遇,两地非遗传承人携带着千年积淀的技艺与故事,在舞台上绽放光彩,传统与传统的碰撞,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仪式结束后,在斜桥镇中心小学校长的陪同下,考察团一行漫步校园,深入了解斜桥小学的办学特色。在艺术长廊前,考察团成员久久驻足,细细品味两地学生精心创作的书画和手工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千里之外的两个地域,承载着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

在学校活动室,黑水与海宁两地学生以互动交流、手工制作、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扎窝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红沙娜姆亲手制作完成皮影后,直言十分有成就感,“这些非遗文化像一根纽带,将各族小朋友的心连在了一起。”红沙娜姆表示,还要将这件作品带回黑水留作纪念。

在海宁马桥桐溪社区文化广场的“冰川潮信 山海共锦”海宁—黑水交往交流交融系列活动开幕式上,来自黑水县芦花完全小学的孩子们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惊艳全场,展现出高原文化的独特韵味。“孩子们从服饰、妆容、道具到表演都十分亮眼,舞动的不仅是民族文化,更是高原与大海的对话。”桐溪社区党委副书记凌章涛表示。

山海相约 共启研学新程:浙江研学之旅正式启航

在上海,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活动为孩子们带来深刻的思想洗礼。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讲述,革命先驱们冒着生命危险秘密集会的故事变得鲜活可触。当看到13位中共一大代表年轻时的照片时,来自黑水的学生惊讶道:"没想到他们和我们年纪相仿时就肩负起了救国重任。"展厅内泛黄的《新青年》杂志、手写的会议记录等文物,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开天辟地大事变"的历史意义。

相较于如上海般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作为革命红船起航地的嘉兴则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走进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展柜中泛黄的《共产党宣言》早期译本,无声地"述说"着共产党人的信仰的来源;重走"一大"路时,孩子们深刻铭记:"红船精神就是要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弃";盐官观潮公园内,当"一线潮"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孩子们在为自然奇观惊叹的同时,更深刻理解了"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拼搏精神;漫步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在硖石灯彩前,孩子们在传统匠人的指导下,亲手编织出象征民族团结的莲花灯。这种沉浸式学习使书本上的历史变得可感可知,研学结束后,来自黑水的学生们纷纷表示"为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感到无比自豪"。

作为一座文学底蕴深厚的江南名城,绍兴以其独特的人文气质吸引着黑水中小学生沉醉其中。步入鲁迅故里,在三味书屋前学生们激动地说:"原来'早'字是这样刻出来的!"曾经在课本里遥不可及的文学场景跃然眼前,激发了孩子们对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在沈园陆游纪念馆,两地学生用普通话和藏语交替朗诵《示儿》,不同语言的碰撞让爱国情怀产生强烈共鸣。柯岩风景区鉴湖泛舟时,黑水学子发现藏族山歌与越剧唱段可以巧妙融合创作新编曲目。这种文化互鉴不仅拓宽了审美视野,更让藏族孩子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兼容并蓄。

踏浪融冰终有时 山海研学谱新章 —— 浙江研学之旅圆满收官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此次‘走出阿坝看世界’浙江之行,让我们领略了诗画浙江的独特魅力。”黑水县学生英宝西说道,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浙江,这几天他和同学去了不少地方,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还交到了很多朋友。“回去后,我要把这次研学交流活动的所见所闻、两地青少年交往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讲给家人、师长、同学们听。”英宝西表示,他也热情邀请浙江的小伙伴到黑水县做客。

浙江海宁和四川黑水相距约2000公里,却因东西协作紧紧相连,结下了深深的山海情缘。自2013年确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两地进行了深入合作,围绕农文旅融合、农产品加工、教育等领域,双方共同发力,统筹好各类资源,在“双向奔赴”中形成了一批富有辨识度的合作成果。眼下,海宁和黑水两地正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两地青少年交流提供共同发展平台,使更多青少年能够开眼界、启思维、增见识、变观念、共成长。

当黑水少年的藏袍衣角划过海宁的夜空,当高原歌谣回荡在钱塘江两岸,这场研学之旅早已超越简单的“走出去”。它是一粒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终将长成连接东西部的参天大树;它是一支火把,照亮了教育共富之路,让“石榴籽”般的民族团结之花生生不息。接下来,海宁与黑水两地青少年交流交往将持续下去,让“冰川潮信 山海共锦”海宁—黑水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浙江对口工作文化交流金名片,让浙川两地友谊跨越千山万水,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推动东西部协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更多力量。(图片由周厉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