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余庆:开启“海鲜陆养”新模式 2000斤南美白对虾上市

遵义余庆:开启“海鲜陆养”新模式 2000斤南美白对虾上市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2 21: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的“海鲜陆养”南美白对虾喜获丰收,首批约2000斤对虾上市,为内陆海鲜供应开辟了新渠道,也为当地渔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贵州启帆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养殖车间,标准化养殖池排列整齐,增氧设备不断翻涌水花,为南美白对虾提供良好生长环境。工人们正忙碌地打捞、称量、打包,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鲜虾即将发往各地市场。

首批上市的南美白对虾虾苗于今年1月22日投放,经过100多天的科学养殖管理和精细化投喂,成活率高,个头均匀,肉质紧实,口感鲜美。

为满足周边消费者对新鲜活虾的需求,该公司创新采用分阶段出栏方式。“这次首批上市的2000斤南美白对虾,借助真空打包与充氧保鲜技术,从出水到送达消费者手中,全程‘锁鲜’,让消费者拿到家时虾依旧活蹦乱跳,真正保障虾的品质。”公司董事长李升强介绍。

提到海鲜,很多人会想到沿海城市,似乎只有海边才能产出海鲜。然而,深处内陆的余庆县,没有海,又如何养活海鲜呢?

李升强表示,基地运用先进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精确控制水温、盐度、酸碱度和溶氧量等关键指标,人工模拟出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海水环境,使其在陆地上也能自由生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鲜陆养”作为一种新兴养殖模式逐渐受到关注,随着农业科技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余庆县引进了内陆工厂化循环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成功养殖了原本只在沿海、沿湖地带才有的特色水产品,推动了绿色渔业的发展。

为了给南美白对虾创造最适宜的生存和生长环境,大棚内不仅建立了水温控制系统,还配备了自主研发的自动投料机、全自动化重力排污设备和四级污水处理装置等先进设备。通过人工海水配制、养殖技术、水体净化三大工艺,以及虾苗控制、水温控制、增氧控制、盐度控制四大系统,形成了内陆工厂化循环水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确保养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控管理。

据了解,此次将投放40万尾虾苗,分别放置在4条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线,其中一条生产线的养殖水体面积为305平方米,一茬可产虾约3000斤,预计全年可实现8茬产出,年产量可达24000斤。(杨婧 白青青 李宁|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