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乡村“高颜值”!看长顺如何实现美丽“蝶变”

擦亮乡村“高颜值”!看长顺如何实现美丽“蝶变”

来源:品长顺 2025-05-22 21: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时间长了,河里许多树叶、菜叶都堵在旁边,现在清理干干净净的,水质也好了,看着就舒心。”广顺镇南场社区群众全安桃指着自家门前的玉带河说。

自“两清两改两治理”开展以来,走进长顺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党员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他们手拿铁铲、扫把、火钳等工具,对村庄主次干道、房前屋后、河道沟渠区域的柴草堆、垃圾堆、建筑材料堆等,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大清除、大整治,绘就了一幅干群合力、齐心共建整洁美丽家园的乡风文明新画卷。

以顶层设计为先,把好“方向盘”

今年以来,长顺县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高位推进,全面抓好“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掌握推进情况,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努力构建协同推动、齐抓共建的局面。

制定了《长顺县探索聚焦“两清两改两治理”以点带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革实施方案》《长顺县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长顺县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革工作方案》《长顺县2025年农村改圈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县直部门共同站台、分任务,明确工作目标、范围、任务标准和保障措施,形成“1+N”工作机制。

“我们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牵头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总方案,还有改厕、改圈和清理乱堆乱放等子方案,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忠仁说。

同时,长顺县按月印发《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干净整洁,无乱堆乱放。印发《关于抓好“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的提示》,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模式选择、技术要求、技术参数、进度安排等进行明确,指导镇村按照改造进度推动工作。

此外,长顺县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重点督查督办内容,统筹运用督查考核结果,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对未完成整治目标任务,项目建成后设施运行不正常、不适用,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敷衍塞责、盲目决策、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依规依纪依法予以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工作落地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以来,摸排危旧房及残垣断壁415处;摸排改造圈舍50户以上;统筹投资新建户厕2000户,问题户厕整改600户;安排生态环境专项资金565万元、财政衔接资金300万元投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暨“两清两改两治理”示范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正有序推进。

 以全民参与为主,打好“主动仗”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连日来,长寨街道由党员先锋、青年志愿者、村级保洁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手持扫帚、铁铲等工具,化身环境“美容师”,清理巷道杂物、搬运陈年垃圾、整治卫生死角。昔日乱堆乱放的柴草垛变身“微花园”,残垣断壁旧址筑起文化墙,废弃空地化作村民休闲小广场。

在敦操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党员干部、志愿者及群众的身影,他们沿着公路、背街小巷、沟渠、移民安置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堆积杂物、枯枝杂草、建筑垃圾,共建美好家园。

“清理之后确实变化很大,以前人行道上乱堆乱放随处可见,有时候走路都不方便,经过治理,人行道上的这些沙子石头不见了,看起来安逸多咯。”敦操乡敦操村村民金小王感叹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自“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的“东风”吹起,长顺县积极开展卫生家庭清洁行动,组织家庭卫生大扫除、开展乱堆乱放大清理、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文明家庭大评比、滥办酒席大整治、和谐村寨大创建。并以“三清一改”“五净四美”为重点,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整治农村“八乱”,以提升村庄“颜值”来留住浓浓乡愁。截至目前,共累计清理残垣断壁284处,清理乱堆乱放600余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00余吨、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0余吨,启动改圈78个、完成22个,启动改厕864户、完成189户。

 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各组(自然寨),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召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发布短视频、政策宣传、经验做法等,线上和线下做好宣传引导,把政策宣传、思想动员、政策引导送到每家每户,发动全民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目前,共开展环境整治宣传2600余次,张贴宣传标语150余条,组织各村(社区)开展400余次村庄清洁专项行动、95次卫生评比。

 以试点创新为招,下好“全盘棋”

“每次组上叫去打扫卫生我都参加,因为可以挣积分,积分还能换电饭锅、电磁炉、洗衣粉、洗洁精等等,我们干起来也得劲。”代化镇斗省村打嘎组韦大爷提起村里的“积分制”时乐呵呵地说道。

近年来,代化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等工作,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党建+积分制”模式,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今年4月,由代化镇人民政府牵头,辖区9个村(社区)和代化镇农机合作社共同筹资建设“代化顺民兴积分兑换超市”,初步显现出积分制在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中的积极效应。

目前,全县建成积分超市9个、服务群众20 余万人,积分获取渠道覆盖产业发展、生态治理、文明创建等五大领域,村民可通过参与自办企业、规模化种植养殖、文明家庭创建等20余项具体事务积累积分,形成“人人参与治理、积分量化贡献”的共建共享格局。

今年来,长顺县按照资源禀赋,结合地域生态资源,抓党建引领、组织带动和群众发动,把“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探索试点路径。选取长寨街道永增村,白云山镇金山村、猛秋村,鼓扬镇岩上村、交麻村,敦操乡敦操村作为2025年“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暨“两清两改两治理”示范村,投入1200余万元对试点“两清两改两治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进行建设,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也是难点。长顺县作为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之一,近年来,积极构建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模式,探索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营、群众主体,定补助、定服务、定约束,对乡镇开展考评、对企业开展评估、对群众开展评比“三主三定三评”机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30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达到98%,发放22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寨4类垃圾箱(塑料纸壳类、金属类、玻璃类、有害垃圾类)3043套,并完成常态化回收工作。

如今,走进长顺乡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小庭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仿佛进入了一幅恬静安逸的田园画卷。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