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1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来临之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秉持“健康第一、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创新推出“十心十点”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多元化、沉浸式的活动形式,精心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育人氛围,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关爱他人、联结社会,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心”动能。
心知:一场全校心理竞赛激活认知锚点
由学校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主办,人文学院承办的“心语心愿 相知相携”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竞赛,吸引全校千余名学生参与,通过初赛选拔8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以知识竞答与情境案例演绎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全面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践应用能力,传递积极心理能量。此次竞赛有效提升了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奠定坚实基础。
心语:一系列心理讲座搭建对话支点
学院特邀陕西省社科联常委、陕西省心理研究教育研究会会长宋馨开展“当代大学生阳光心理教育”主题讲座。讲座聚焦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设置现场答疑环节,学生可就自身心理困惑向专家提问,专家结合丰富案例与学生深入互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升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助力学生以积极心态应对生活挑战。
心桥:一轮心理委员计划强化赋能节点
邀请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心代江燕老师对全院心理委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涵盖心理危机识别、沟通技巧、资源对接等核心内容。借助大数据分析班级心理动态,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通过系统培训与实践指导,增强心理委员的责任意识与工作能力,构建起坚实的班级心理健康支持网络,打造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学生骨干队伍,为班级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心光:一次心理行动点亮互助燃点
学院阳光团工委志愿者与社区共建“心灵成长联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趣味课堂、团体游戏等多样化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心理知识,尤其关注留守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时,与他们建立长期联系,持续关注其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爱与支持,在社区中播撒心理健康的种子,营造互助友爱的心理氛围。
心阅:一场书香奇遇挖掘共鸣触点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书籍成为心灵的栖息之所与思想交流的纽带,学院组织大量阅读爱好者齐聚一堂,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参与者分享心中最能治愈自我的书籍,畅谈阅读心路历程,以个人感悟传递正能量。活动引导学生于书香中探寻心灵慰藉,引发情感共鸣,促进心理健康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
心绘:一届手绘大赛迸发创意源点
学院举办“心灵逐光,守护安康”手抄报征集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手绘作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优秀作品在学院传媒平台广泛展示,传递心灵力量与积极心理品质。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氛围,提高对心理问题的敏感度与警惕性,同时深入思考心理健康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心晴:一面情绪心墙共振情绪脉点
针对校园生活中学生心事无处倾诉的困境,学院发起“交换心理便利贴”活动。鼓励学生以文字形式传递温暖,用陌生人的善意拥抱彼此的脆弱与喜悦。一面“情绪心墙”成为学生心灵的倾诉窗口,在文字的交换中,学生们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实现情绪的共鸣与释放,构建起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跃:一项智能挑战触发潜能爆点
学院开展“跃动青春,赢取未来”线上跑步打卡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以运动释放压力。活动巧妙融入“心理能量精灵”元素,让同学们在运动中邂逅惊喜,使健身成为一场疗愈心灵的旅程。活动不仅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更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心影:一卷影像记录定格成长拐点
学院发起“心映美好”摄影征集活动,引导学生用镜头捕捉“孤独”“勇气”“联结”等心理概念,记录生活中的温暖瞬间或自然美景。通过作品展览,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激发积极情绪。在欣赏与交流中,学生们更加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促进心灵的成长与升华。
心辩:一轮主题班会校准价值基点
学院以“学会爱自己”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通过自我评价、互动讨论、生命教育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在班会中,学生们积极分享感悟,相互鼓励支持,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自我的力量,更加坚定地爱自己、爱生活,校准人生价值坐标。
创新永续,育心同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旅程,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以“十心十点”活动为有力支点,撬动学生心灵成长的无限可能。让每一颗年轻的心在包容与赋能中,找准前行方向,绽放独特光芒,在青春旅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照亮学生前行道路的温暖明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张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