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诗会"暨"古渡新篇:自贸港建设语境下的海洋诗创作研讨会"在澄迈举办

"渡口诗会"暨"古渡新篇:自贸港建设语境下的海洋诗创作研讨会"在澄迈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9 09: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19日电  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助力新时代海洋诗歌高质量发展,由《诗刊》社、海南省作家协会、中共澄迈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的"海南澄迈·渡口诗会" 文化活动于5月17日正式启动。

澄迈位于海南岛北部,因古县治老城有澄江、迈岭而得名。据史料记载,苏东坡登陆海南的第一站是澄迈,三年后离开海南最后一站也是澄迈,在此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磅礴诗句。李少君、阿信、刘春、黄胜、王广俊、赵天谋等三十余位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出席活动。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在致辞中表示,澄迈,是苏东坡登陆海南的重要驿站,是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在这里东坡先生驻足凝望,写下《澄迈驿通潮阁》的千古绝唱。这片土地承载了东坡的足迹,也延续了他的精神——豁达、坚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在此举办诗会,不仅是为了缅怀先贤,更是为了传承文化,让诗的韵律在这片热土生生不息,"李少君说。

中共澄迈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广俊表示,我们以"渡口"为名举办诗会意义深远。这几天,大家将领略东坡先生登岛离岸的渡口,还要走进澄迈的田园村落、古街小巷,感受这里的物产丰饶和风土人情浓郁。澄迈将以"'澄'接世界,迈向未来"为目标,以诗会为交流对话平台,加强省际,乃至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让海南的声音、澄迈的故事插上诗歌的翅膀,飞向四面八方。

《天涯》主编林森在致辞中说,在现代诗创作领域,澄迈产生了众多优秀诗人,澄迈参加过"青春诗会"的诗人有三位,这在全国的诗歌版图中,或许也并不多见。今天,全国各地的优秀诗人聚集澄迈大丰镇,一定能感受到澄迈的历史、现代和诗意,希望借助你们的生花妙笔,把澄迈之美传递出去。

与会诗人代表阿信表示,在这个信息喧嚣的时代,诗歌依然是我们守护本真的"澄迈"——让心灵澄明如初,让思想迈越藩篱。无论是书写自贸港的晨曦,还是记录古村落的月光,我们始终相信,文字能凿刻时间,诗意可安顿灵魂。

在"古渡新篇:自贸港建设语境下的海洋诗创作"研讨会上,诗人们为新时代海洋诗歌创作建言献策,会议由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程继龙主持。

"面向大海的写作,我们必须在见到大海、认识大海之后直抵它的荒野属性,直抵自然的本质,书写真正的大海、现代的大海",诗人、海南省作协副主席江非谈到,当下海洋诗歌的创作主要聚焦海岛、渔港、渔村等有限范围,大部分诗人的创作依靠个人想象和采风采访资料,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海岛乡土文学"的气质,其"深度"和"蓝度"都还不够。

诗人、《方圆》杂志社执行主编邰筐表示,大海是开放的,包容的,深邃的,一个再有文化的人面对大海都像一个小学生,它未知的部分足够我们学习一辈子。

本次活动中,诗人们将重走东坡道,参观东坡渡海遗址,走进澄迈中学、文化馆等开展诗歌讲座,以诗为媒,感受澄迈山海之韵,体会东坡的旷达之情。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