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道真:一家两代45年守护绿水青山

贵州道真:一家两代45年守护绿水青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7 14: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家人,一片林。在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海拔1000多米的大堡山上,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姚思学、姚克礼一家。

近日,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发布2025年“最美家庭”,姚克礼一家成为10户光荣家庭之一。

他们一家两代,从一个人护林到一家六口共同护林育林,不惧孤寂和危险,用45年时间守护大堡山的苍翠林海,践行护林防火、人人有责这份护林人的誓言,留下了一段佳话,创造了一段传奇。

姚思学(左一)在林区抚摸早年种下的杉树

大堡山林区地处武陵山区,位于道真自治县洛龙镇,是道真自治县两个国有林场之一,海拔1460米。1980年3月,时年38岁的姚思学携家带口来到大堡山林区,成为林场的“守护者”。

如今,姚思学已是耄耋老人,但他至今记得,当时大堡山林区只有几间石头砌成的毛坯房,出发前妻子卢喜娥为他准备了粮油,刚来的第二天就被耗子给“偷”了个精光。

无水、无电、也无路,姚思学每天往返20多公里巡山,脚底磨破了皮、磨出了血,硬是踏出了一条条山林曲径。

守林、护林是孤独的。姚思学干脆把家安在林区,带着妻子以及两个年幼的儿子搬进林区。当时,大儿子姚远礼九岁,小儿子姚克礼才三岁。

姚克礼全家福

自1982年秋季开始,姚思学就一边收集种子,同时也从农民手中购买,一年可积攒200多斤杉树种子。春天育苗,年末移栽,经不懈努力,大堡山林区面积从当时的1万多亩,扩张到如今的3.7万多亩。

1999年,从小受到父亲感染的姚克礼初中毕业后,毅然来到大堡山林区当起了护林员。几年前,姚克礼的妻子张柳妮、大哥姚远礼和嫂子均已成为护林员,接力了父亲的护林育林工作。

这些年里,姚克礼一家将大堡山上大大小小的林场都走了个遍,山上有哪些便道,有哪些水源,哪些地方需要重点防护、补植补造……他们都了然于胸。

姚克礼搀扶父亲姚思学走在林区

泥石小路边,国储林间伐后,林木略显稀疏。姚克礼说,他们每年都会种树,同时常态化做好巡山巡林、森林防火等,希望这片林子能够长得更好,变得更绿。

姚克礼介绍,林区最怕发生火灾,尤其是天干物燥的时候,常常提心吊胆,晚上八九点经常还到卡点提醒路人和过往车辆,注意防火别乱扔烟头。

为防止不法分子偷砍盗伐树木,姚克礼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并在林区设立举报箱,广泛收集线索。工作中,他还不时到周边村民家宣讲森林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动员周边群众主动参与到保护森林的队伍中来。

四十五载风雨兼程,四十五载接力护林。大堡山林区郁郁葱葱,姚家人守护的林区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也从未发生过一起盗伐林木事件。2022年以来还建成了国储林项目示范点300余亩。(韩克超 陈庆军|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