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光温暖和煦,五月的书香沁润心田。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汝城县举办“灯塔之光”
——汝城县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暨“耒水河畔读好书”残健融合读书分享会。活动以书为媒,以爱为桥,将“书香汝城、阅读之城”的创建融入扶残助残文明实践,用阅读传递力量,用故事点亮希望!
来自湖南省郴州市汝城二中的小琪同学是一位先天肢残者,她动情地分享了海伦•凯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生命的意义在于感知;生命的意义在于超越;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小琪来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寻,让她明白,无论生活给予怎样的磨难,都应怀揣希望,勇敢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来自县职业中专的菲菲同学,母亲是一位脑瘫患者且不会说话,她将张海迪所著《轮椅上的梦》书中主人公方丹与自己母亲进行对比,“书中方丹在陶庄小学的黑板上画下第一朵向日葵时,我的母亲正用缝纫机在旧窗帘上绣出我的书包图案。方丹因双腿瘫痪无法奔跑,却用粉笔在墙上写下“我要成为作家”;我的母亲因脑瘫失去语言能力,却用针脚在布匹上绣出“妈妈爱你”。她们都在用“替代工具”完成对命运的反抗——方丹的轮椅是她的双腿,母亲的缝纫机是她的喉咙。残缺不是被怜悯的符号,而是需要被重新设计的命题。”讲述如何在困境中播种希望,让梦想破土而出!她的分享感人至深,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来自县党史研究室、县一中、三中、大坪镇中心小学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以及书友们还分享了《苦难辉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与地坛》、《恰同学少年》等经典书目。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超辉同志为活动致辞。他鼓励参加活动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家庭的同学们和书友们以梦为马,与自己相遇,在人生赛场拼出全满贯,共同绘就残健融合、文明进步的崭新画卷。县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谭保红在分享会上宣读了《扶残助残倡议书》,他倡议全社会以行动传递温暖,做扶残助残的践行者;以平等消除偏见,做权益保障的守护者;以制度筑牢保障,做长效机制的共建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义、县委办、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妇联、团县委、县党史研究室等单位领导和社会各界书友四十余人参加活动。(彭景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