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16日长沙讯 5月16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工程机械再制造协同发展大会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马来西亚标准管理部门与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签订了工程机械标准准入协议,标志着中马两国在工程机械领域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了“互认互通”,为双方企业创造更规范、更高效的贸易环境,推动产业合作迈向新台阶。
活动现场,湖南省与海南省联合发布《出口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通则》及《出口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服务规范》两项地方标准,首次明确规定了出口工程机械二手设备的评估原则和总体要求、评估类别、评估对象、评估流程、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对象则包括土方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掘进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路面施工与养护机械、高空作业机械、工业车辆、隧道工程机械等类别的二手设备。
两省联合发布的两项标准,标志着湘琼两省在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化建设上实现了“从1到N”的突破,不仅为二手设备出口建立了“湘琼标准”,更将成为对接国际标准的“桥梁”,助力中国工程机械在全球市场行稳致远。
发展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湖南省自贸区长沙片区拥有厚实的产业基础和规模,集聚了近400家再制造维修出口企业,出口设备金额达到30亿元,覆盖21个国家。拥有开放的创新平台和载体,长沙片区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出口基地今年3月揭牌,实现了多项全国首创:颁发首张自贸试验区再制造产品认证证书、首张增值税专用发票、首张原产地证书,设立二手车出口登记服务站,为湖南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出海”搭建了制度性通道。打造了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这一块出海“跳板”,产业园聚焦工程机械再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三一、中联、星邦等龙头及配套企业已入驻,产业生态初步成型。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向东介绍,山河智能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广泛出口至东南亚、非洲、中东、南美等地区。在自贸区长沙片区的指导下,山河智能围绕行业痛点大胆探索,在工程机械再制造及再流通设备海关原产地证办理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为行业及企业盘活设备资产降本、提质、增效,提升了再制造及国内存量设备走向国际市场的便利性。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