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者仁心”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记恩平良西镇松柏根村第一书记王建益驻村实践

以“医者仁心”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记恩平良西镇松柏根村第一书记王建益驻村实践

来源:鲁网 2025-05-15 16: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恩平市良西镇松柏根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建益的实践探索,成为江门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这位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走出的“医生书记”,以“医者仁心”赋能乡村治理,用两年时间让松柏根村实现从“产业薄弱”到“强村富民”、从“环境脏乱”到“绿美宜居”的蝶变,交出了一份兼具温度与实效的乡村振兴答卷。

一、产业振兴:从“单打独斗”到“强村公司”的破局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初到松柏根村时,王建益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将村里优质的富硒农产品和温泉旅游资源转化为村民的“钱袋子”。松柏根村虽坐拥温泉资源和富硒土壤,但农产品长期面临销路窄、利润低的困境。王建益带领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学习蓬江杜阮上巷村等先进经验,最终决定以番薯产业为突破口,成立“恩平市贤农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探索“订单销售+定点销售+电商零售”新模式,推动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2024年,松柏根村与中国邮政合作建立助农物流配送点,降低物流成本,并借助“助力百千万 网推家乡美”直播活动,通过抖音等平台推广番薯、粉葛等特色农产品。单场直播吸引近80万人次观看,期间带动周边农户番薯销售额突破6万元。同年12月,举办“薯王”争霸赛,通过竞拍“粉葛王”“木薯王”等创新形式,赋予农产品文化附加值,最终以3.8万元高价拍出“粉葛王”,带动“四薯”品牌声名鹊起。如今,松柏根村番薯年产量超10万斤,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吸引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形成“种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成为江门“土特产”文章中的亮眼一笔。

二、健康赋能:从“治病救人”到“健康乡村”的跨界融合

作为医生出身的驻村书记,王建益深知“健康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针对村内留守老人多、慢性病高发的现状,他将医疗服务融入日常走访,累计为54位老人提供免费血压检测、健康咨询,并协调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与良西镇卫生院结对共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4年,他组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胸痛义诊等活动4次,惠及群众超500人。

此外,王建益将健康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在镇干部夜校开设“心肺复苏”“食品安全”等公益课程,提升基层应急救护能力。村民感慨:“王书记不仅让我们的腰包鼓了,还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了!”这种“医防结合”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健康动能”,也成为江门两会“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求的鲜活实践。

三、绿美乡村:从“环境整治”到“生态价值”的双向提升

围绕江门两会“绿美江门生态建设”部署,王建益以“四小园”建设为抓手,发动村民参与村庄绿化,种植苗木600余株,打造24个“家门口的风景”。通过“创文巩卫”专项行动,清理卫生死角72处,整治乱搭乱放现象,推动松柏根村获评“广东省卫生村”“江门市生态村”。

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中,王建益还引入“温泉+农业”文旅模式,依托良西镇“温泉之乡”优势,策划“美食之旅”“亲子研学”等活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2024年,村内游客量同比增长30%,带动田间体验活动、农家乐等新业态发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奔赴。

四、基层治理:从“输血帮扶”到“内生造血”的机制创新

王建益始终将“激发内生动力”作为驻村工作的核心。他推动成立“四薯创新工作室”,联合村干部、乡贤、农户共同制定种植标准,形成“党支部+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针对困难学生,联系爱心组织以“爱心妈妈”的形式进行一对一帮扶;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争取2.78万元居住改造资金,对其漏水房屋进行彻底翻修;并通过低保提标、技能培训等举措实现精准帮扶。在党建引领下,松根村探索出“文旅型”“产业型”“资源型”多元集体经济模式,村集体经经营性收入从2023年的10.16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23.2万元。

结语:乡村振兴的“江门答卷”

王建益的驻村实践,是江门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兴业强县富民”的生动注脚。从“医生书记”到“治村能手”,他以跨界思维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用“仁心”串联起产业振兴、健康保障、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链条。正如2025年江门两会所强调:“乡村振兴需久久为功,更需创新突破。”松柏根村的蝶变,不仅为江门打造“县强镇优村美”的城乡融合新格局提供了样本,更彰显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方法论。未来,随着“江门优品”品牌矩阵的深化与“六大农业产业”的壮大,这样的故事将在侨乡大地持续书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