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界的医学对话:南大学子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深度访学》——探索医学前沿 培养国际视野

《跨越国界的医学对话:南大学子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深度访学》——探索医学前沿 培养国际视野

来源:鲁网 2025-05-15 12: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用脚步丈量世界,携梦想点亮未来。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战略,拓宽焕奎学子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近日,在医学部的统一组织下,南昌大学焕奎书院精心选派13名优秀学子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深度访学交流活动。此次访学以“学术探索+文化体验”为核心,通过名校课堂学习、顶尖实验室参访、城市文化考察等多元形式,让学子们沉浸式体验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氛围与科研环境,进一步激发医学探索热情,提升跨学科科研能力。

趣味课堂——在名校名课中汲取知识养分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作为亚洲顶尖医学研究机构,其教学体系以“创新、实践、国际化”著称。访学期间,焕奎学子聆听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多位资深教授的全英文精品课程,课程聚焦于临床药理学与毒理学领域,涵盖《药理学基础及其医药应用》《药物代谢与效应动力学》《毒理学原理》及《临床试验与认知健康》等前沿课题。课堂上,教授们以生动的案例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药物研发、代谢机制及毒理风险评估等核心知识。同学们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踊跃向教授提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使书本知识生动化、实践化,展示出焕奎学子的求知热情与学术风采。

实验室探访——以零距离接触尖端科研

学子们受邀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记忆、老化与认知中心(MACC),深入全球领先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在实验室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穿戴专业防护装备,近距离观察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Luminex 200多功能流式点阵仪等高端科研设备的操作流程。带教的研究员师姐还详细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并分享了团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以前在课本上看到的实验技术,今天终于能亲手触摸、亲眼见证其运作原理,这让我对科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一位参与访学的同学感慨道。通过与研究员的深入交流,同学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对医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汇报展演——在交流合作中碰撞思维火花

访学课程进入尾声,焕奎学子围绕《复杂临床问题与药理学》这一主题,分组进行了全英文学术汇报。同学们结合一周所学,深入探讨了癌症靶向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研发、糖尿病代谢调控等医学难题的最新科研进展,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汇报过程中,同学们以流畅的英文表达、严谨的学术逻辑和扎实的文献支撑,赢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们的高度评价。作为对学子们优异表现的认可,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为每位同学颁发了结业证书,并特别赠送了NUS校徽,以此勉励他们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继续精于探索、追求卓越。

城市参访——在名城名馆中感受异国文化

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余,同学们还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深入探寻新加坡的历史沿革与国家风貌:前往新加坡国家建屋发展局,感受新加坡几十年来楼房的历史沿革及花园城市独特的建筑风貌;前往养乐多工厂,切身体会“活的益生菌”是如何进行生产和加工的;前往市区重建局,追溯新加坡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都市的;前往新加坡最高人民法院,亲临庭审现场,感受当地森严的法律制度和独特的法律体系。

满载而归——以国际视野启航未来征程

短短七天的访学之旅,让焕奎学子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在跨文化环境中锻炼了国际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次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之旅,是焕奎书院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同学们以开放谦虚的心态汲取知识,以探索创新的视角拓宽视野,展现了新时代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卓越风采。未来,他们将以此次访学为新的起点,在医学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用专业与热忱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南昌大学焕奎书院 杨雨卉 张伟琳)

图为同学们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影。杨雨卉 供图

图为同学们在课堂上听讲。杨雨卉 供图

图为同学在小组汇报中展示风采。杨雨卉 供图

图为教授为优胜汇报小组成员颁奖。张伟琳 供图

图为同学们与教授们合影留念。杨雨卉 供图

图为同学们参观新加坡发展建设局。杨雨卉 供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