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社会工作服务总站:梓潼县社会工作总站打造民生服务新格局

梓潼县社会工作服务总站:梓潼县社会工作总站打造民生服务新格局

来源:鲁网 2025-05-15 12: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党建引领建机制,三级联动强基础

梓潼县社会工作服务总站在县民政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2024年7月-2025年6月,经梓潼县2024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由绵阳博惠社区治理创新发展中心运营,总站通过定期开展乡镇社工站督导20余次、中期评估与末期评估各1次,确保6个分站服务标准统一、政策落实到位,形成了以总站为枢纽、分站为支点、社区为末梢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支撑”的工作思路,持续打造“为你而来——梓为你”系列民政特色服务品牌,包括“梓为你·潼心善行”公益慈善品牌、“梓为你·潼伴童行”儿童关爱品牌、“梓为你·潼享鸿福”养老服务品牌、“梓为你·潼心永结”婚恋服务品牌、“梓为你·潼慰仁孝”丧葬服务品牌以及“梓为你·潼暖互助”社区治理品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民生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

二、精准服务解民忧,品牌矩阵显成效

总站以“精准识别、精准服务”为工作理念,通过前期需求调研,开展专业化精准服务。依托“梓为你·潼享鸿福”养老服务品牌,为5名老年人提供25次个案服务,解决其健康维护、心理支持等个性化需求;同时组织4场老年人关爱活动,覆盖280余人次。依托“梓为你·潼伴童行”儿童关爱品牌,搭建多方联动个案联席机制,以服务好个案“点”,精准回应未成年人服务需求“面”。为5名未成年人共计提供25次个案服务;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趣味游园等6场主题关爱活动,累计服务900余人次。通过点面结合的服务方式,既解决了个性化需求,又扩大了服务覆盖面。

三、五社联动聚资源,慈善生态可持续

梓潼县社会工作总站积极探索“五社联动”机制,以“梓为你·潼心善行””公益慈善品牌为抓手,成功整合多方资源:联合县民政局、妇联、卫健局等政府部门开展服务;引入云南“种子公益”组织进行为期5天的专业支教,服务14名儿童;通过打造2处慈善微场景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开展“小善举·大爱心”募捐活动,动员100余名热心群众参与募捐活动,实现了慈善资源与社工服务的有效对接。通过“社工搭台、多方唱戏”的模式,既实现了慈善资源与社工服务的有效对接,又显著提升了服务供给能力,形成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公益创投聚合力,慈善服务显成效

依托“梓为你·潼心善””公益慈善品牌,创新开展“爱暖梓潼·善聚合””公益慈善创投项目,构建“1+5+N”服务矩阵(1个总站平台、5类服务方向、N个社会组织参与)。项目累计吸引5个志愿服务队和社区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五大特色服务板块:助老服务类:开展“银龄乐享”等服务5次,惠及老年群体600余人次;帮困服务类:实施困难家庭帮扶等服务5次,覆盖特殊群体300余人次;关爱儿童类:打造困境儿童学习环境改善行动、陪伴成长等服务5次,服务儿童及家庭200余人次;慈善文化推广类:举办“慈善文化进社区”宣传、讲座等活动5次,吸引400余名居民参与;其他公益类:开展社区环境美化、文明倡导等服务5次,动员20余名志愿者参与。

五、人才培育固根本,专业能力再提升

以督导培训为抓手提升乡镇社工站服务水平。制定系统的督导工作计划,采用"专家+机构+本土"督导模式,机构每两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至少提供1次督导培训。目前已开展总站督导60余小时,覆盖30余人次。同时加强内部学习交流,针对小组活动、个案服务等专业领域,组织开展内部共学、协同督导12场,通过案例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促进社工队伍专业能力提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既发挥了社工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营造了互学互促的良好氛围,为持续提供优质社工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