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运转的每个参数、零件配合的每道间隙,都是影响品质的关键。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对岗位最大的负责。”在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卷烟厂制丝车间,六千筛分加料岗的操作工江迪用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将这句朴实的话语淬炼成匠人的生动注解。
图为江迪(左)为班组新员工讲解加料设备原理。
2011年刚接触制丝线设备时,江迪便给自己定下“三全”准则:全天候跟班学习、全流程拆解研究、全维度记录数据。他像“追光者”般紧盯老师傅的操作轨迹,在设备停机间隙打着手电筒钻进烘丝机内部测绘结构;为弄清气流式叶丝膨胀塔的运行逻辑,他利用工余时间仔细阅读烟叶设备专业书籍,结合设备说明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宝典”。正是这种“毫米级”的钻研,让他在短短三年时间内通过了高级操作工的考核,成为了一名优秀技师。
在肩负“明星”品牌香烟生产重任的六千线上,加料工序如同一个精密工程,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环节。江迪扎根加料岗位七载春秋,以毫厘不辍的专注力铸就零质量事故。他像雕琢艺术品般对待每批物料,以“三查九对”操作法作为自己的操作准则——从香精流速的梯度控制到料液温度的波动曲线,他将肉眼难辨的工艺变量转化为可量化管控的关键节点。
作为制丝车间甲班制叶班组领航者,江迪将“匠心”升华为团队“基因”。他利用“缺陷放大镜”晨会机制,带领组员用显微视角剖析生产细节。在他的带动下,六千制叶班组连续三年斩获星级班组称号,2023年更以卓越表现获“济南卷烟厂优秀班组”称号。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江迪始终将“躬身实践”作为自我突破的阶梯。当车间启动“管理人员角色体验”专项活动时,他积极报名参与,以管理者视角重新审视生产流程。三个月的沉浸式工作中,他白天跟随班组参与设备巡检、工艺调控,夜间梳理生产数据、绘制效能图谱,硬是将复杂的烟丝加工体系拆解为可量化、可优化的模块单元。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建立起对车间全链条的立体认知,更在参与“双体系建设”专项工作时,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落地的标准化操作指南。
为打通技术能力的双重壁垒,他连续数年主动参与年度设备大修。在轰鸣的车间里,手持扳手与维修团队并肩作战,从传动轴承的拆装校准到控制程序的逻辑解析,将设备机理“吃透嚼碎”。在检修现场,江迪总是带着笔记本蹲在设备旁写写画画。正是这种“以检修当课堂”的执着,让他逐渐成长为能精准诊断设备隐性问题的多面手,更推动他多次主动报名维修岗位选拔,在实践淬炼中拓宽能力边界。
站在崭新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前,江迪的工装口袋里仍装着那本磨破边的笔记本,扉页上“精度决定品质,数据丈量匠心”的誓言清晰如昨。“当设备参数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时,我们就没有理由停留在两位。” 这位连续两年蝉联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标兵”的匠人,始终相信:“极致不在勋章里,而在每个被重新定义的细节中。”(济南卷烟厂 任文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