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海信正在排查ZB48包装机运行故障(高烁摄)
“他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也非常扎实能干”提起王海信,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卷烟厂卷包车间甲班班组长李鑫就打开了话匣子。王海信今年26岁,是卷包车间的一名超高速包装机组操作工,入厂短短4年,已经成为大家口中的“创新能手”,让我们一起来解锁他的创新密码!
刚迈入工作岗位,年轻气盛的王海信觉得只要敢拼敢干就行,可第一次独立操作就被“上了一课”。那次,王海信大着胆子对师傅说“师傅,你去吃饭吧,这里我行!”那是他第一次独立操作,激动且紧张,心里战战兢兢,手上的动作却是大胆,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三下五除二便解决了。事后,王海信略带骄傲对师傅说,“师傅,设备运行的挺好”“不错,检查小盒、条盒质量了吗?”“小盒查了两次。”这时候,王海信才想起来,检查的时候只顾着关注前面烟包的质量,却把条盒检查忽略了,如若出现质量问题,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有了这一次经验教训,之后的操作过程中,他沉心静气,力把每一件小事都到最好,在质量把关上更是五分钟一次小检,十分钟一次全检,没有一丝马虎。
在工作闲暇之余,王海信时常翻看设备构件图,时不时勾勾画画,有时休息时间也会去车间给自己“加餐”,只为最快速度将设备原理了解透彻。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所有常见故障解决办法,并且摸索出很多“操作小技巧”,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活宝典”,这也为他的创新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跟着他学习的徒弟向他请教快速成长的“秘诀”,他说“哪有什么秘诀,学好理论,用实践检验真理。”
第一次参加QC项目的场景,王海信至今记忆犹新。他所在的小组都是参加QC的“老手”,每个人默契的配合、不知疲累的付出非常打动他。后来,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带着项目组统数据、写报告、画图表、装配再到最终交付使用,王海信每一步都认真投入。为了将手中项目以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他经常一整天都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甚至仅仅是为了将几个数据表达的更为直观,打开书本,重新学习一个个工具软件。一页页报告严谨的书写,一张张图表清晰的展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青年”的样子:勤于钻研、勇于挑战……2025年,由他负责的QC项目《二维码上报监控预警系统的研制》,在答辩过程中,他以其清晰的思路、缜密的逻辑、饱满的热情赢得了评委们一致好评,最终荣获了济南卷烟厂、将军集团、颐中集团、鑫叶公司、厦烟公司、龙烟公司2025年群众性质量创新成果联合发布会第一名。
“每次交代给他的工作,他总能‘琢磨’出更高效的方法”。卷包车间细支烟超高速设备调试期间,生产过程中会剔除大量烟支,让许多操作工头疼不已。见状,王海信便想,如果能有个工具让剥烟省一点时间和力气就好了。经不断的测试和改进,他成功研发出烟包透明纸剥离“神器”,节省了操作工大量时间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看大家都用上这个小工具,解决了问题,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王海信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王海信正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在济烟这片沃土上耕耘,努力成长为“功成必定有我”的一员。(济南卷烟厂 杨旭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