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生产车间成果亮相国际舞台

淬炼:生产车间成果亮相国际舞台

来源:鲁网 2025-05-13 10: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制丝车间,一项仅重1.8公斤的银色装置引发关注——由“烟火创客”QC小组完成的课题《贮柜耙辊传动同步带自动张紧装置的研制》,以不足600元的改造成本,将同步带的单次张紧时间缩短91.3%,使用寿命延长3.2倍。该创新成果,在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上斩获金奖,成为烟草行业“小改进解决大问题”的典型案例。

28次修订:“标准化”筑牢基石

从生产车间到世界级的质量竞技场,这支由管理人员、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工艺管理人员组成的基层创新团队,在204天备赛历程中,历经28版报告的“锱铢必较”,24支技术动画的“帧帧雕琢”,近百场演练的“分秒必争”,更是将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元素,创新性融入成果发布环节,生动彰显文化自信的时代风采。

QC活动程序是成果的“筋骨”。为精准对标大赛标准,小组紧扣QC活动准则,从需求提炼到提出创新思路,从对策实施到效果验证,逐字逐句推敲逻辑链条。为验证课题目标的科学性,理论分析、模型论证、试验验证三种方法如同精密仪器的三个齿轮,咬合联动驱动科学论证的可靠性飞轮;为解决程序衔接的细微漏洞,小组邀请行业专家“挑刺”,历经28次版本迭代,最终形成逻辑严密、数据扎实的标准化成果报告。

“每个标点符号都要经得起国际评委的审视。”小组成员严尔震回忆道。

24支短片:“可视化”打破壁垒

如何让复杂的技术创新“鲜活易懂”?小组创新突破传统文字汇报模式,将技术难点转化为生动的影像呈现。

他们通过三维动画技术,精准模拟生产线场景,直观展现行业痛点;运用三维动态拓扑可视化技术,逐帧解析动力传动系统的空间轨迹,深入揭示技术机理。

同时,借助微纪录片的镜头语言,细致还原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匠心细节,全面展现项目的创新与努力。

短短15分钟的发布会中,团队累计制作24支动画及视频短片,每一帧画面都经过数十次调试,力求以“视觉语言”跨越文化差异,赢得国际评委共鸣。

近百场演练:“极致训练”跨越鸿沟

“英文发布是最大的挑战。”组员马楚媛坦言。为攻克语言难关,小组在厂区内搭建1:1模拟发布训练厅,从灯光亮度到站位角度,完全复刻国际发布的会场环境。

每天8点,组员们便开始“沉浸式”训练:逐句校准发音、固化手势动作,甚至精确到上台步伐的秒数控制。为提升临场应变力,团队设计上百条“刁钻提问”,模拟评委可能发起的质询。

近百场高强度演练中,每位成员的讲稿被反复修改37稿,最终实现“零卡顿”的自信呈现。

一场盛宴:“民族特色”点亮国际舞台

在严谨的技术汇报之外,小组巧妙融入文化基因。发布现场,成员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登台,以彝族“火文化”象征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并以一段欢快的彝族左脚舞收尾,展现中国企业的文化底蕴与活力。

这一设计让国际评委耳目一新:“我们不仅看到技术创新,更感受到中国企业独特的文化魅力!”

“烟火创客”QC小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改进解决大问题”的创新理念,以低成本、高效益的改造方案,实现了技术与质量的双提升。他们用实践验证,产业工人的智慧不会囿于操作台,流水线上的灵光乍现也能锻造出国际级的质量改进成果。当彝族刺绣的纹样与国际QC金奖的徽章在聚光灯下交相辉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团队的胜利,更是体现出企业发展中最具生命力的创新基因——来自基层、服务基层、反哺基层。

(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 文/图 严尔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