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房县,骄阳似火,土地干涸。本应是烟苗移栽的黄金时节,持续30余天的罕见干旱却让田间地头裂开道道沟壑。“土壤墒情不足,地膜都铺不上去!”“气象预报说半个月没雨,再不栽苗就误了农时!”面对烟农的焦急,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闻“旱”而动,以“保面积、保成活、保收入”为目标,组织党员干部、技术人员与烟农肩并肩扎进田间,用汗水与担当打响了一场抗旱保苗攻坚战。
"要把抗旱保苗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主战场!"4月18日傍晚,房县局(营销部)党委会议室灯火通明。局长祝庄品在紧急党委会上立下军令状,当即成立由党委委员带队的3个突击队,建立"日调度、日研判、日通报"机制。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深入种烟乡镇,将组织生活会开到田间地头,在抗旱一线锤炼党性修养。
图为抽调洒水车送水到田现场
为缓解烟农用水难题,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紧急调集多台水车,成立“抗旱保苗专班”,对全县烟田分布及缺水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根据需求清单,水车每日分片区循环运水,直送田间地头,确保每一株烟苗“喝上定根水”。同时,针对偏远山区输水不便的问题,投入专项资金,向烟农免费发放大容量储水桶。成立抗旱应急指挥部,统筹协调水库、河流、堰塘等水源,实施“分时、分区、分片”精准供水方案。通过疏通灌溉渠系、架设临时泵站、错峰用水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面对持续旱情,房县局(营销部)各个烟叶站点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积极与县烟草局、当地政府等上级部门对接,紧急调配洒水车、蓄水桶、输水管线等抗旱物资,通过"绿色通道"实现物资24小时内直达种烟村的抗旱一线,助力移栽抗旱。在技术保障方面,各烟叶站自发组建"抗旱技术小分队",实行包村责任制。技术员们每日清晨6点便深入田间,采取"手把手"示范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墒情地块制定个性化方案。
“烟苗一天不种下,我们就一天不收兵!烟叶移栽情况好坏,关系着烟农的钱袋子,可容不得一点马虎!”房县局(营销部)烟叶生产办主任肖光志这样说道。烟叶移栽期间,他带领相关人员连续18天驻扎烟区,开展“包片到人、服务到田”行动。他们白天穿梭在垄间指导“足水定根”“遮阴保苗”技术,夜间组织烟农召开“星空培训会”,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抗旱要点。针对老弱户、缺劳户,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帮助,累计帮助87户困难烟农完成移栽1200余亩。
“老朱,抽水机又卡壳了!”4月27日中午,青峰镇烟农李俊冲着田埂上喊。被喊的老朱叫朱发明,是青峰烟站的技术员,背着一个磨破皮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扳手、胶带、螺丝刀。他小跑过来,拧开机盖捣鼓几下,机器又突突响起来。“这老机器比我岁数都大,全靠修修补补撑着。”他苦笑着,手上还沾着油污。
图为烟农抗旱自救现场
朱的背包里还装着两样“宝贝”:一个用饮料瓶改装的量水杯,杯身刻着“1000毫升”的记号--这是为了让烟农准确把握每株苗的浇水量;还有一本卷边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旱情和水源点。过去半个月,他帮着村民找到3处山涧渗水点,用毛竹做了简易引水槽。“最近又增添了两个技能,一是修理机器,二是找水源。”他自嘲道。
图为抗旱移栽后烟苗长势
如今,行走在房县的层层梯田间,一株株翠绿的烟苗正迎风舒展。这场抗旱保苗战役,不仅守护了烟农的“钱袋子”,更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群众主体”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用行动诠释了“责任烟草”的深刻内涵——在党旗指引下,政企农同心协力、攻坚克难,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生机,让每一株烟苗都承载希望。
“旱魔虽凶,但人心更齐!只要党群一条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房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局长祝庄品的话语铿锵有力。随着烟苗扎根沃土,房县烟草人正以“旱季不减产、抗旱保丰收”的坚定信念,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图片由赵建鹏、张媚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