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入局氢能源赛道,六盘水底气从何而来?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5-05-08 17: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六盘水市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

这座因煤而兴的老工业城市,为何选择氢能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其背后的底气究竟源自何处?

图为:六盘水市大景。尚宇杰 摄

政策东风劲吹,顶层设计锚定新方向

作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六盘水的能源转型备受关注。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氢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贵州省紧抓机遇,将六盘水纳入“贵阳-安顺-六盘水”氢能产业核心轴,赋予其打造全省氢能示范的重任。

六盘水顺势而为,将氢能定位为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抓手。2024年印发的《六枝特区氢能示范应用工作方案》提出,以美锦煤焦氢项目为依托,构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力争成为西南地区氢能产业标杆。

图为:美锦六枝“煤-焦-氢”项目。王飞 摄

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制氢成本优势显著

六盘水的氢能底气,首先来自“家门口”的资源。全市焦化产能已达1500万吨/年,副产氢气超17亿立方米,仅美锦六枝“煤-焦-氢”项目即可年产高纯氢3572吨,满足265辆氢能重卡的燃料需求。与传统煤化工深度耦合,焦炉煤气制氢成本仅为电解水的1/3,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更长远看,六盘水规划到“十五五”末焦化产能突破1680万吨/年,氢气供应能力持续提升。这种基于本地资源的制氢模式,既解决了传统能源产业的副产物利用难题,又为氢能产业提供了稳定、廉价的原料保障。

图为:美锦六枝“煤-焦-氢”项目。王飞 摄

市场需求旺盛,应用场景多点开花

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六盘水年运煤需求超4000万吨,现有燃油重卡约2.75万辆,仅福能电厂电煤运输年货运量就达350万吨。氢能重卡凭借其长续航、低排放优势,成为破解运输污染与成本压力的优选方案。

当前,六枝特区已规划三条氢能重卡示范线路:六家坝煤矿至福能电厂、四角田货场至福能电厂、那玉货场至美锦公司,预计投运100辆氢能重卡,年减排二氧化碳超3000吨。此外,氢能公交、机车头的投用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形成规模化示范效应。

图为:氢能公交上的乘客。顾冰洁 摄

经济账算得清,降本增效凸显竞争力

从全生命周期成本看,氢能重卡优势明显:百公里燃料成本220元,低于燃油车的300元;7年综合成本327.8万元,较燃油车节省近40万元。叠加碳交易收益(每吨碳价98元),一辆氢能重卡每年可增收1.2万元。

尽管初期购车成本较高,但企业可通过“以租代购”模式降低门槛。目前,六盘水正与美锦集团合作推进100辆氢能重卡的租赁运营,同步建设加氢站、维保中心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生态。

图为:运氢管束车。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 供图

区域协同发力,抢占西部氢能高地

六盘水的雄心不止于本地。依托“毕节-六盘水-兴义”氢能循环经济带布局,其辐射川滇黔渝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当前,六盘水正联合成都市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力争纳入国家首批奖励名单。

从依赖煤炭资源到布局氢能赛道,六盘水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传统工业城市的智慧与魄力。政策支持、资源保障、市场刚需、经济可行——多重底气汇聚,让这座城市在氢能新赛道上蹄疾步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