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街道河东村,有一家名为“小康”的小店。
“小康小康,幸福安康。我父亲希望大家能够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因此起了这个名字,也算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吧!”王学敏一边说着,一边手中的活计不停。扫把在她手里好像魔法杖,指向哪里,哪里就变得一尘不染,阳光透过门前的银杏树叶,在这位勤劳的店主身上洒下温暖的光影。
传承创新 小康商店的“升级之路”
几年前,王学敏从父亲手中接过“小康商店”时,生意还算过得去。老式的木质柜台里摆着日常杂货,每到傍晚,乡亲们总爱来这儿买瓶酒、称斤盐,顺便唠几句家常。父亲递来的账本边角磨得发亮,上面工整记着每一笔收支——那时候,生意靠的是人情往来。
平淡的生活里藏着被时代遗忘的隐忧。不过两三年,王学敏就发现了不对劲,每次来买东西的都是村里上了岁数的叔叔阿姨,新客和年轻人却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个陌生的面孔在门口张望,却很少进来。
有次,她听见两个年轻人站在店门口嘀咕:“这儿怎么连个盲盒抽卡都没有……”
王学敏不懂什么是抽卡,她赶紧上网搜了搜,才发现是最近年轻人间流行的玩法。时间长了,王学敏看着空荡荡的店铺,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想起父亲以前总说:“日子在变,咱也得跟着变。”可到底该怎么变,她还没想明白。
图为王学敏(右)与其父亲交谈
山东潍坊潍城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客户经理曹晓勇在日常拜访中,注意到了王学敏的困惑。通过多次交流和观察,她发现王学敏的小店存在商品陈列混乱和商品种类陈旧等问题。经过市场调研和走访走遍消费者,她建议王学敏参考主流便利店的商品结构,注重吸引年轻消费者,并采用现代化的店铺管理系统,以提高经营效率和数据精确度。
“学习新知识才能不断进步,照着成功的路子走最为明智!”曹晓勇的建议,王学敏静静地听着,认真地记着,目光不时在货架和曹晓勇手中的资料上游移。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经营店铺既需要一腔热血,也需要想法和创新。在她心中,未来的方向正逐渐变得明确。
在曹晓勇的帮助下,王学敏首先将老式柜台改为四排开放式不锈钢货架,设有日用品、零食、饮品、玩具区,并贴上新颖别致的指示牌。她通过小红书和抖音多渠道了解年轻人喜好,注册账号关注带货达人,及时掌握消费喜好。
此外,曹晓勇还建议她,采用“回忆杀”营销策略,将积压的老式商品打造成“怀旧”专柜,放上老式雪花膏和蛤蜊油以及怀旧小零食,粘贴怀旧海报等,营造年代感和氛围感,意外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和欢迎。
在店铺管理方面,王学敏也来了个“科技大升级”。她安装了店铺管理系统,不仅支持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还能自动记录每一笔销售数据。
“以前记账全靠手写,现在系统自动生成销售记录、成本毛利,一看就明白,再也不用我一笔一笔算了。”王学敏笑着说。
如今的“小康商店”焕然一新,不仅购物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商品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现在村里人都说,我们这儿是‘乡村版盒马’。”
生意好了,王学敏心里高兴,但更让她自豪的是,小店已悄然转型为“乡村便民服务站”。
不忘初心 小康商店的“惠民新篇”
“小店连万家”,这是王学敏在经营过程中领悟的道理,小康商店不仅是她个人的生计所在,更是连接村民生活的重要纽带。她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新念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浪潮浩浩汤汤,我这个小店是否也能贡献一份力量?”
曹晓勇建议王学敏可以向着便民化方向转型,进一步拓宽小店的服务范围,让这家小店成为真正的“乡村便民服务站”。
王学敏在店铺最显眼的位置,设置上了“便民信息角”,并在精心设计的信息板上,左侧更新天气预报和村委会公告流程,右侧则张贴最新的农业补贴政策和周边企业的招聘信息。
“现在,前来购物的乡亲们,都会先在信息角浏览一番呢!”王学敏面带微笑地说。
考虑到村里老人多的实际情况,王学敏还推出了“暖心配送”服务。一个微信群、一条语音消息,米面粮油就能送货上门。店铺内常用药品、公用雨伞、充电器、打气泵等设施一应俱全。最近,王学敏又添置了打印复印设备,“孩子们上网课的作业、老人家的医保报销材料,都能随时来打印。”最让村民感动的是,这些便民服务大多是免费的。
图为王学敏(右)协助顾客为自行车充气
“小康小康,幸福安康。现在才算真正对得起‘小康’这个名字。”王学敏望着店里来来往往的人,脸上漾起满足的笑容。
门前的银杏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个老店的新故事——从父亲手中接过的小小心愿,如今已化作惠及乡邻的温暖力量。“小康商店”的招牌在夕阳下熠熠生辉,照亮了村民们回家的路,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张逸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