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文化味、烟火气、科技感……“五一”文旅消费活力澎湃

文化中国行 | 文化味、烟火气、科技感……“五一”文旅消费活力澎湃

来源:人民网    2025-05-07 13:21
来源: 人民网
2025-05-07 13: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3日,游客在三亚椰梦长廊欣赏美丽晚霞。受访者供图

视线转到海南三亚,碧海蓝天间,潜水、冲浪等海上项目让游客尽享“踏浪飞驰”的激情,落日余晖下的海鲜盛宴和渔家风情,成为“蓝色经济”的生动注脚。“玩了一天海上项目,再躺在沙滩上看晚霞,这才是假期的浪漫!”来自安徽的游客叶女士感叹。

“背诵经典免门票”“非遗打铁花表演”“手工扎染体验”……这个假期,传统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走向大众。国风国潮深度赋能文旅发展,为游客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体验。

云南大理的古巷中,非遗扎染技艺体验工坊前排起长队;山西临汾隰县的小西天内,游客在千年彩塑前久久凝神驻足;在四川成都,川剧变脸引得众人喝彩,不少游客争相体验戏服穿戴……全国各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文化共鸣,通过“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兼具品质与流量的文旅产品。

还有许多游客选择“逆向而行”,奔赴县域乡村寻找“诗与远方”。浙江安吉的竹海中,游客漫步翠绿之间,聆听风吹竹叶的私语;广西北海的涠洲岛上,参与赶海活动,体验岛民日常生活,成为游客放松身心的惬意选择。县域旅游正以“低密度、深体验”的特质,成为假日经济的新引擎。

随着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即买即退”等便利措施的推广,“中国游+中国购”并驾齐驱,持续升温。这个“五一”,入境游客除了“吃吃吃”,还要带着“扫货清单”快乐“买买买”,“来华扫货”“老外拖着行李箱来采购”等话题持续火爆。

5月3日,外国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合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广西龙脊梯田的“开耕节”上,外国游客同当地村民一道,卷起裤脚、踏入水田,在欢声笑语中弯腰摸鱼;在北京故宫,不少外国游客选择换上汉服,头戴精美发饰,沉浸式地穿行于红墙金瓦之间……从“打卡式观光”到“沉浸式生活”,中国正以文化厚度与创新活力,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全球叙事。

“这个‘五一’假期,出游人次和旅游花费增长的同时,旅游消费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大家在行程中领略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消费也更加活跃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当旅程中小而确切的幸福越来越多,文化体验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基础将会更加厚实而牢固。

(人民网记者刘微)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