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已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引擎。4月29日,由浙商总会新质生产力委员会和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集团联合主办的“AI赋能职业教育与企业战略发展”座谈会在杭州举办,来自政产学研界的四十余位代表齐聚一堂。
合影
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要求,深入探讨了AI时代战略科学家培养路径、职业教育未来趋势等核心议题,汇聚行业领军企业智慧,共商AI时代发展新机遇。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马培华,浙江省政府参事、民建浙江省委会原专职副主委计勇强,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兼副秘书长蒋振华等领导出席活动。座谈会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原党组书记、总干事,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乃纯主持。
马培华强调“拥抱AI就是拥抱未来”,尽管人工智能发展历经波折,但未来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的发展进程。对于传统企业,马培华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做好“专精特新”,通过提升品质和降低成本来增强竞争力。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马培华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更是引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浙江中南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浙商总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吴建荣,浙江省人大常委、商会副会长、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杭州强脑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锦,海康威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鹏,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权,奥立安新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军龙,省民建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万安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江,浙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浙江省股权投资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陈越孟,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甫,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白立新先后发言,分享了AI技术在产业转型与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应用实践。
AI技术革新:从实验室到产业深水区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徐鹏分享了公司在人工智能和智能物联(AIoT)领域的实践与成果。公司坚持使用人工智能,海康威视在感知和认知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通过融合光谱技术和AI,将传统8小时的分析流程缩短至2分钟,显著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尽管中国在光学仪器领域面临挑战,但徐鹏表示,海康威视将继续发挥技术、产品、场景和生态优势,携手各方共同推动AI人才培养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海康威视总裁徐鹏
何熙昱锦作为杭州强脑科技合伙人,介绍了杭州强脑科技的背景和业务。强脑科技是全球除马斯克公司外最大的脑机接口企业,注重产业化落地。其核心技术是关注人与世界神经信号交互的脑机接口,旨在通过弥补身体残缺帮助人们融入社会。核心产品为无需开颅手术即可控制手指的脑控假肢,价格仅为欧洲高端产品的1/5。在AI时代,强脑科技强调人文素养,推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开口讲话和解决成年人失眠等问题的教育系列产品。
杭州强脑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楼军龙博士从金融界跨界到实业,致力于新能源智能船舶的研发。近两年的探索让他意识到,面对新的行业趋势,需要不断更新认知。今年4月,他深入学习了AI决策、良知决策等前沿方法论,并探索将其与新能源船舶的研发相结合。他认为,新能源船舶是继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下一个超级赛道,其核心在于新材料、智能驾驶和能源技术。通过AI智能驾驶系统,提升船舶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人工智能将引领水上交通工具的革命。他计划通过技术下沉,降低成本,使智能船舶惠及大众。
奥立安新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军龙
职业教育革新:从技能培养到生态构建
陈继权作为中国职教装备领域的标杆人物,分享了他在职业教育与智能装备融合方面的实践。他创立的“模块化AI实训室”已覆盖全国1800所职业院校,大幅降低了传统实训设备成本,使偏远地区学生也能接触顶尖技术。他的理念是“让每个县城的孩子都能学得起智能制造”。他认为应该推动AI人才培养,包括AI作业工程师和AI领导力工程师,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并更好地拥抱AI技术。
亚龙智能董事长陈继权
吴建荣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企业和企业家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应用场景和理念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他认为企业需要积极拥抱AI技术,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他介绍了浙商总会成立的新质生产力委员会,该委员会邀请了多位科学家和企业家作为顾问,共同探讨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升企业竞争力。
浙江中南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建荣
企业家精神进阶:从技术突围到价值创造
徐爱华认为AI不仅是互联网的基础,还能带来无限想象空间,加速企业发展。目前,企业将AI融入整体发展战略,从技术团队到业务流程,AI赋能贯穿始终,推动企业从量变迈向质变。旗下两家公司已具备较强AI能力。其中一家在杭州从事阿尔茨海默病检测试剂研发,利用AI大模型算法实现90%以上的临检准确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她还提到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事”“德”“道”上用功,更要在AI时代在“心”上用功,突破自我,以从容的心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
万安集团作为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核心供应商,拥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始终专注于汽车零部件主业。陈江表示,万安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较早,去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已超过60%。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去年研发投入约2.5亿元,拥有1500多项专利,并拥有6大国家级研发平台。未来,万安集团将结合AI,研发前瞻性技术,持续引领企业长远发展。
万安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江
陈越孟表示浙商创投今年重点投资了70至80家AI创业公司,关注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尤其是传统上市公司面临的AI机器人挑战。他认为,浙商创投将在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精准匹配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创业公司找到传统行业的应用场景。此外,浙商创投还联合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寻找AI领域的顶尖团队进行孵化,推动行业转型。
浙商创投董事长陈越孟
沈国甫提到,企业在多业态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就,包括汽车内饰面料、金融和教育。在AI时代,企业需加强年轻人的学习培训,引进外部智慧。作为中国企业家,有信心通过加强学习克服困难。
宏达控股集团董事长沈国甫
润泽园教育集团作为一家创新型互联网教育机构,持续助力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提升格局境界,增强领导力,成就非凡事业。创始人白立新分享了四个核心观点:第一,在国运爆发的时代,积极乐观向上。因为国家的发展已进入不可逆转的上升期。第二,在人工智能时期,确保科技安全。白博士提到在山东省国家安全厅指导下举办的曲阜安全论坛,强调战略科学家的重要价值,他们具备爱党爱国、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够确保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安全。第四,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践行知行合一。白博士提到集团旗下一所学校的校训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倡导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白立新
在认真听取企业家发言后,高度赞扬了与会企业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展现的奋斗精神,以及为国家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强调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提到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人工智能时代的精神相契合,认为企业家的成功源于艰苦努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阳明心学价值观相一致。
在教育方面,马培华指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尚未充分发挥,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他强调职业教育应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而不仅仅是技能型人才,“手脑AI并用”的理念在AI赋能职业教育中尤为重要。他认为,职业教育的机遇在于当今时代数据和信息的广泛化,应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活动现场
同时,马培华提到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他总结说,尽管面临挑战,但这个时代充满生机和发展的机会,鼓励企业家在细分领域创造新的辉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座谈会上除了探讨AI时代战略科学家的培育路径探索、AI时代对学生的影响及职业教育的未来走向及AI未来发展中的商业伦理与人文素养构建外,还特别提出了“4.0企业家”的概念。
优秀的企业家不仅是商业领袖,更是教育家。在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家应承担起教育职责,通过建设自身、员工和客户的心灵品质,成为4.0企业家。4.0企业家注重在“心、道、德、事”四个层面的提升,自己建设心灵品质的同时,成就员工和客户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影响更多人建设心灵品质的企业家,进而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部分参会企业通过自身实践,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理念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展现了企业家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现场
本次座谈会由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提供公益支持。在 AI 技术加速赋能的时代浪潮下,企业主动拥抱前沿科技,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政产学研等多方协同发力,AI 技术将在更多领域释放创新潜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图片由 林黎 周石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