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租领航“以租代买”新赛道,解锁 Z 世代消费升级新范式

人人租领航“以租代买”新赛道,解锁 Z 世代消费升级新范式

来源:鲁网 2025-04-30 15: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在消费主义浪潮的冲击下,2023年中国闲置经济规模突破1.2万亿元,且预计2025年将达到1.7万亿元。这一庞大数字的背后,是大量商品在短暂使用后便被闲置的现实。一方面,消费者受广告营销、冲动消费等因素影响,盲目购入许多非必要商品;另一方面,电子产品、时尚服饰等领域产品迭代加速,旧产品迅速因技术落后或款式过时沦为闲置品。

传统处理闲置物品的方式主要为二手交易,但这一方式存在诸多痛点: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信任成本较高;交易流程繁琐,从拍照、描述商品,到与买家沟通、发货,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售后保障缺失,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往往难以维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使用权”代替“拥有权”为核心理念的“以租代买”模式进入大众视野,为当前消费困局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然而,社会上“租赁是因为买不起”的刻板印象依旧存在,使得人们对租赁消费的本质产生误解,认为租赁消费等于“穷消费”。

从“所有权崇拜”到“体验至上”的跨越

长久以来,“购买商品所有权才能使用商品”的传统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但近年来,“以租代买”如星火燎原般席卷各行业,深刻重塑着人们的生活与消费模式。共享单车有效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共享充电宝在手机电量告急时及时“续命”,相机租赁则让摄影爱好者能低成本体验高端设备,这些场景不断刷新大众对租赁消费的认知。

在众多租赁平台中,人人租倡导的“信用免押租赁”和“轻资产消费”模式,为租赁用户打开了更为便捷的消费大门,成为用户实现消费升级的强大助力。“轻资产消费”模式鼓励人们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商品的使用权,将资金从一次性大额购买中解放出来,让消费更加灵活高效。

95后摄影师小李便是人人租的典型用户。在摄影器材快速迭代的当下,若每次设备更新都选择购买,不仅需承担高昂费用,还面临闲置贬值风险。而在人人租平台,小李每月仅需花费几百元租赁费用,就能紧跟行业潮流,随时体验最新款相机,完美规避购买带来的诸多弊端。他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摄影创作中,真正实现 “用更少的钱,玩更专业的设备”。小李的感受。正是 Z 世代消费观念转变的缩影,他们不再执着于商品所有权,而是更看重使用体验与消费灵活性。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下半年,人人租平台访问量同比激增86%,订单数增长52%,其中Z世代用户占比超65%。

对于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Z世代年轻人而言,租赁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完美契合了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同时避免了有效避免了盲目消费和资源浪费,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消费升级。

观念革新助推租赁市场蓬勃发展

租赁市场的快速扩张,背后是社会观念革新、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力。作为消费市场主力军的Z世代,成长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对租赁消费的接受程度天然较高;与此同时,在国家长期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深刻意识到过度消费和闲置浪费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希望通过租赁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以人人租为代表的租赁平台则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致力于技术创新,竭力为消费者提供更方便更放心的“轻资产消费”方式。平台与芝麻信用等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让用户实现信用免押金租赁,降低了消费门槛;通过“区块链+保险”技术,为租赁交易提供全链路保障,解决了传统租赁中的信任痛点。人人租还为租赁商提供租后管理SaaS系统,覆盖智能报修、派单、数据统计等功能,帮助商家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租赁消费主流化与价值体系重构

新租赁模式的影响力正从数码设备等短期需求旺盛的领域,快速向家电等长期使用的领域延伸拓展。商启咨询数据显示,全球家电租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458.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613.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消费市场,2022年家电租赁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30%,预计2030年将达到2572亿元。

租赁消费的兴起,不仅仅是消费方式的简单变革,更代表着一种可持续、智能化生活态度的广泛流行。在这种趋势下,人与商品的关系从“占有”逐渐转向“使用”,消费市场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租赁市场生态的日益完善、服务的持续优化,“以租代买”将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模式,实现消费者获得优质消费体验、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社会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多方共赢局面。而人人租,正以行业引领者的姿态,推动着这场消费领域的深刻变革不断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