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匠心筑梦茶山——盈江光伏EPC项目创新施工助力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

绿色匠心筑梦茶山——盈江光伏EPC项目创新施工助力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8 16: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由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承建的云南盈江光伏EPC总承包项目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创新采用手持式旋挖钻机钻孔+人工陶挖渣土组合施工工艺,成为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一把钥匙,成功实现清洁能源建设与茶园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为山地光伏工程树立了绿色标杆。

技术创新,微型机械与人工智慧的双重革新

针对茶园地形复杂、生态敏感的特点,项目团队摒弃传统大型机械,引入手持式旋挖钻机。该设备重量轻至80kg,钻头直径可调(150-300mm),通过高频振动与旋转双模驱动,精准穿透土层,单孔作业时间仅需15-20分钟,较传统冲击钻效率提升3倍以上。    施工中采取“点状开挖”策略,每个桩基开挖面积控制在0.3㎡以内,配合人工掏挖渣土技术,无需进行地表植被清理,避免机械碾压造成的土壤板结。据项目开工统计,地表植被破坏率降低95%。

生态保护,三维立体守护茶山生命线

大气污染趋零化,项目采用手持旋挖钻机并以柴油驱动,作业噪音低于65分贝。辅以“雾炮抑尘”系统,施工现场PM2.5浓度稳定在35μg/m³以下,远低于传统工法120μg/m³的水平,实现了“施工不见尘”的良好施工环境。

水土流失精准防控,项目创新应用“阶梯式截水沟+生态袋护坡”技术,在坡面设置阶梯式排水沟,对电缆沟槽采用编织袋覆土种植植被的方式。施工期水土流失量由行业平均的500t/km²·a降至80t/km²·a,雨水径流截留率达85%,有效保护下游茶园灌溉水系。

茶园生态系统微干预,项目通过GIS系统标记古茶树位置,设置10m缓冲保护区;微桩施工对现场植被无影响,实现了“光伏蓝”与“生态绿”的和谐共生。

社会效益,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项目深度融合茶光互补模式,通过将光伏板距地高度提升,在茶树冠层上方形成"黄金漫射光区",精准契合茶树"喜光怕晒、喜湿怕涝"的生长特性。

监测表明,提升高度设置使茶园直射光减少40%,散射光占比提升至60%,促使茶氨酸含量增加15%-20%,游离氨基酸总量提高12%,显著提升茶叶的鲜爽度与商品价值。同时,光伏板形成的"微型气候调节系统"将使茶园抗旱保墒能力提升35%,病虫害发生率下降20%。将使土地效能倍增,显著提升茶园产茶量,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振兴。

行业引领,可复制的生态工法体系

项目形成了《山地光伏生态施工技术标准》等3项企业工法,该标准整合了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环保措施等全流程规范。其中“微型旋挖精准成孔技术”,通过优化钻头参数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低净空环境下高效成孔,该技术可降低施工成本20%,缩短工期15%。

盈江光伏项目以科技匠心守护绿水青山,用创新工法书写“茶光共生”新篇章。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贡献绿色能源新力量。(图片由杨灿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