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青年群体中,有这样一位医学生:他既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又是累计志愿服务574小时的公益先锋;他既在医学专业上精益求精,又在社会服务中勇担重任。蚌埠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王旭辉,用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公益实践点燃医学理想
2023年暑假,王旭辉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养老院和农村,慰问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女童。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老无所养、伤无所医、少无所学的现实,让我更加坚定了精进医术、服务百姓的信念。"在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采访中,他这样说道。正是这份社会责任感,推动他不断自我提升——他主动学习应急救援知识,考取红十字会救护证,并多次在安徽省内重大活动中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蜕变
大学期间,王旭辉完成了从志愿服务参与者到组织者的华丽转身。作为校绿萝花心理服务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他不仅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还发起了由自己主管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11月,他组织813名大学生开展关爱山区儿童行动,影响5000余人次;2024年春运期间,担任全椒县寒假社会实践临时团支部副书记,为上千名旅客提供暖心服务,并培训百余名大学生志愿者。2025年,他第三次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持续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危急时刻彰显医者本色
2024年1月12日清晨,王旭辉在县医院大厅发现一位突发高血压的老人。他立即运用专业所学,为老人测量血压、推来轮椅护送就诊,并在老人无人陪同的情况下主动送其回家。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却体现了一名未来医者的职业素养。类似的善举贯穿他的大学生活,也为他赢得了安徽省"暖冬行动优秀志愿者"、滁州市"优秀志愿者"等十余项荣誉。
寄语青年:在服务中成长
"困难与挫折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唯有直面挑战,才能收获成长。"这是王旭辉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在他看来,医学不仅是门科学,更是一种服务社会的使命。这种认知,让他在专业学习和社会服务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王旭辉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当代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精神风貌。正如他所说:"作为医学生,我们不仅要精进医术,更要培养服务社会的担当。"这种知行合一的品质,正是新时代青年最宝贵的财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