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蜀大地与荆楚沃野之间,一条横跨川渝两地的“钢铁巨龙”正拔节生长。4月25日,成达万高铁资阳西至乐至段无砟轨道首件工程的“毫米级”精准浇筑,犹如一声激越的号角,在长江经济带的广袤版图上,奏响了交通强国战略纵深推进的时代强音。
从地理连接至要素重构,重塑高铁经济版图。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达万高铁以 477 公里的壮丽跨度,串起成都、遂宁、南充、达州与重庆万州等重要节点城市,犹如一条强劲的“经济纽带”,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紧密相连。设计时速 350 公里的飞驰速度,不仅实现了成都至万州 2 小时直达的“时空革命”,更在更深层意义上推动着区域生产要素的“化学反应”—— 当川渝腹地通过郑渝高铁融入全国高铁网的“主动脉”,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便如同活跃的 “经济细胞”,在华中与华东之间构建起“快接快联”的循环体系。
从技术攻坚到产业跃升,驱动创新发展动能。无砟轨道首件工程背后,是国产化技术攻坚的厚积薄发。中铁二局自主研发的“无砟道床智能精调系统”,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施工误差不超过±1毫米;全线采用的127万根双块式轨枕,出自国内首条全智能轨枕生产线,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这些突破恰是中国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的缩影,成达万高铁建设联动川渝两地多家装备制造企业,推动智能化施工设备、新型建材等产业迭代。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从奋斗之力向匠心凝聚,铸就钢铁动脉辉煌。从嘉陵江畔的“战高温抢进度”,到隧道桥梁的攻坚克难,2.2万名建设者奋战在1033个工点上,让 “天堑变通途” 的梦想照进现实。目前,成达万高铁全线工程进度已达69%,121座隧道贯通、75%桥梁完工,每一项进展都是建设者与时间赛跑的勋章。这条初现雏形的钢铁大动脉,不仅缩短了成都至万州的时空距离,更将成渝地区与中原、京津冀紧密相连,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成达万高铁的每一寸延伸,都凝结着科技创新的智慧、民生至上的温度与奋斗者的热血。它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发展纽带、民心桥梁。未来,当列车飞驰于巴山蜀水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理通道的延伸,更是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的澎湃涌流,是制度创新与市场活力的交响共鸣。
(冉成、李欣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