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贸易蓬勃发展,运输需求也日益旺盛......”
“而国际货运代理作为连接国际贸易各环节的关键纽带,在促进商品流通、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课堂上,四川天一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师张露潆正在为学生们介绍《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训》课程。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1+X证书考核标准和技能大赛内容嵌入教学,精准匹配国际货代行业需求,重点培养学生货代业务操作技能。通过实践和模拟案例,使学生熟悉一般货代企业作业全过程,详细了解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实施流程,熟练掌握国际货物的流转过程,并能准确完成每一环的操作。
通过模拟国际货运代理技能大赛等实战演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制定合理的物流计划、选择最佳的运输方案、执行有效的货运文件管理,并处理报关问题、运输延误、货损等各种突发情况。这些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协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代入角色,课堂上,教师通常利用情景导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贴近实际职业岗位需求的实例来带动学生。例如,在讲解海运出口流程时,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货代公司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货代业务员、报关员、船公司工作人员等,通过实际操作和沟通,让学生深入了解海运出口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结合爱玩游戏的特点,我们还会运用交互式软件进行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3D场景中进行货代业务体验,像玩游戏闯关一样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张露潆表示,学生可以在虚拟的港口环境中进行货物装卸、运输工具调度等操作,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积分和奖励,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在张露潆看来,学生喜欢玩并不是坏事,堵不如疏,完全可以将学生喜欢的东西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起来,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到了乐趣。
于是,课程建设过程中,张露潆开始采用大量使用微课、APP、交互课程等在手机上进行的学习任务,使手机成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课堂不可出现的“违禁品”。
随着课程的不断建设,张露潆还结合案例知识点,挖掘“物流精神、技能报国、工匠精神”等包含职业情怀、职业素养等在内的特质,并将其融入知识点、技能点中,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同步。2021年,《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训》立项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通过超星平台建设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在课程中,我们引入了‘中国制造’的概念,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让他们深刻理解作为一名‘物流人’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保驾护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张露潆介绍道,“同时,结合校内实训基地、交互式闯关实训系统、VR教学中心、app等,可以满足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线上线下规模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做到创情境、能交互、有乐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团队顺势诞生,团队每位教师均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称号,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还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荣获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教育教学内涵建设项目——优秀教师团队称号。
在课堂上,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实践环节,他们耐心指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如今,课程开设以来,已有多位同学在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关务实务”赛项中取得佳绩,充分展现了课程的教学成果,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未来,《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训》课程将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发展,在多个方面进行升级改进,以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