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房县:旱魃肆虐烟叶田 政企同心保移栽

湖北房县:旱魃肆虐烟叶田 政企同心保移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7 15: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的鄂西北秦巴山区腹地房县,烈日炙烤着大地。烟农蹲在田埂上扒开土层,10厘米深的地表干得发白,仅下层土壤稍显湿润。

作为湖北省版图第二大县,房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北麓,82.3%的区域为山地,境内河流分布不均。2025年开春以来,全县遭遇200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多次降雨均为零星小雨,4月累计有效降雨仅20毫米,部分河流水量锐减,山间溪涧接近断流,烟田墒情严重不足,低海拔烟田约40%烟区因干旱尚未覆膜,烟叶移栽进度显著滞后。

作为“黄鹤楼”品牌核心原料基地单元,房县高油烟叶更是进入黄鹤楼高端成品原料配方。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烟农的生计,更肩负着保障湖北中烟高端卷烟原料供应的重任。

政企联动:千钧重担扛在肩

“近期仍无有效降雨预报。”十堰市烟草公司负责人在田间调研时表示,随即部署抗旱行动:“调动一切可用水源,全力保障烟田灌溉。”

针对房县山地广布、水源分散的地理特点,当地迅速构建多级抗旱体系:向上协调地方政府调度洒水车、消防车支援,从山下拉水补充灌溉;向内整合资金采购抗旱设备,并引导烟农自发筹备小型灌溉工具;组织党员干部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深入烟田一线指导抗旱。湖北中烟作为“黄鹤楼”品牌的共建方,不仅在房县设立大九湖、野人谷两大基地单元,更派出技术团队驻点,将“中高油”技术体系融入抗旱实践,通过减氮密植、水肥耦合等技术提升烟叶品质。

(图为消防车支援烟叶移栽)

技术护航:因地制宜破难题

面对粘重土壤墒情不足的困境,房县烟草局(营销部)调整移栽技术方案将“中高油”技术示范区建设与抗旱措施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开展井窖式移栽,推广“育壮苗”、“深移栽”、“浇足水”、“勤补苗”等适应性技术,将烟苗根部埋深至10厘米,确保根系直达湿润土层,避免干旱导致烟苗生根困难。配合微生态酝油、有机肥增油等技术,既缓解干旱对烟苗的胁迫,又提升烟叶内在品质。

叶家河创新“隔日移栽法”:头天浇水润地,次日打窖移栽,避免井窖壁硬化。“以前8人一天栽8亩,现在只能栽5亩,但成活率能提两成。”烟农擦着汗笑,房县局配套的储水罐整齐排列,“要是再旱半个月,全靠它们救急。

(图为配套储水罐)

一线直击:干群齐心战旱魃

在偏远烟区,抗旱工作充满挑战:运载水罐的车辆在蜿蜒山路上往返奔波,烟农肩挑背扛转运水源,技术员顶着烈日逐块田垄指导,确保每一株烟苗在定植时获得充足水分。尽管干旱导致作业难度增加,但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干群协作的身影,浇水、移栽、查苗等工序有条不紊推进。

(图为烟农定株浇水)

信心如炬:旱魃面前不退却

“稳住信心,保栽保活。”房县局负责人在抗旱现场强调,“各级支持力量正在集结,只要把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就有底气应对旱情。”

截至4月下旬,房县烟田移栽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尽管旱情带来诸多挑战,但政企协同的抗旱行动已初见成效:深栽的烟苗扎根土层,补苗工作及时跟进,各项保苗措施有序落地。烟农们深知,在这场与罕见的旱情较量中,团结一心、科学应对,只要人不松劲,地就不会减产,咱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旱保收战。(图片为房县烟草专卖局 李东徽 提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