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携程口碑榜年度榜单近日发布,在“2025亚洲100经典目的地”“2025中国100经典目的地”两个榜单上,福建省泉州市均名列其中。泉州古称“刺桐”,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写满海洋记忆的港口城市,已有1300多年历史。
泉州是首个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项非遗代表作名录(名册)项目的城市,拥有各级非遗项目720多项。难怪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因为别处有的,这儿也有,别处没有的,这儿可能也有。
说走就走,来了就爱了,泉州的这些景点和美食等着你来打卡!
清源山风景区
清源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清源山,被誉为“闽海蓬莱第一山”。登上山顶,不仅可以俯瞰整个泉州城的美景,还能在老君岩前感受那份超脱世俗的宁静。宋代巨型老子石像依山而凿,须发衣褶浑然天成,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展现“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开元寺
开元寺,作为泉州最著名的古刹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步入寺内,古木参天,香烟缭绕,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息扑面而来。而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东西塔的双塔凌霄,它们不仅是泉州的地标性建筑,更是无数摄影爱好者的心头好。
西街
漫步在泉州西街,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青石板路两旁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千年故事。而夜幕降临时,西街更是焕发出别样的光彩,霓虹灯下的小吃摊、文艺小店,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泉州小吃,如肉粽、面线糊,感受那份独特的古早味。
蟳埔村
蟳埔村是一个以其独特的蚝壳厝建筑(蚝壳堆砌而成的房屋)而闻名的小渔村。村里的簪花围习俗,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簪花围是蟳埔女的特有发饰,由花围与发簪等组成,其中发簪由鱼骨、象牙制成,花围所用的鲜花则包括素馨、茉莉、玉兰、山茶、菊花、夜来香等,随四季时令与个人喜好而变。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洛阳桥
洛阳桥曾用名“万安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古桥与安济桥(即赵州桥,河北赵县)、卢沟桥(北京)及湘子桥(广东潮州)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有人说,在泉州,可以感受到一种原生态的古朴,走在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里,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没有那么多压力,没有那么多焦虑,只有岁月静好,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2023年,白岩松到访泉州再出金句:“你只要热爱生活,就一定会爱上泉州。烟火气是这座城市用的最好的香水。”从街头巷尾的小吃到地道闽南特色菜,泉州就是一座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食天堂。来了泉州,这些美食一定要尝尝!
海蛎煎
将海蛎、地瓜粉等拌成浆状,佐入味料,煎时,需一边添入老醋、地瓜酒等去腥,一边不断地翻搅,煎至金黄,香气已纵横,滑嫩的口感和鲜甜的味道不尽淋漓,成就了这道声名于外的闽南小吃。
面线糊
面线糊,泉州人可以从早吃到晚。在猪骨汤和海鲜汤汁熬成的汤头里放入精制面线,徐徐勾入淀粉,搅打至面线浮起,汤汁成糊状,细腻不粘稠。食客再依喜好,加上醋肉、虾、小肠、海蛎、卤蛋等的配菜,洒上胡椒粉、当归酒提味,人未动,舌尖已翻山越岭。
润饼
薄如蝉翼的润饼皮与烤鸭饼皮相似,然而其独特的韧劲与焦香感却更加突出。从甜到咸,从清淡到浓郁,各式各样的食材都被巧妙地包裹在润饼皮中。常见的馅料包括豆芽、豆腐干、猪腿肉、花生碎、红萝卜丝、酥海苔和海蛎煎。
泉州烧肉粽
泉州传统风味的烧肉粽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亦十分精细。选用上等糯米和粳米,加以红烧肉、虾米、卤蛋、香菇等配料,裹以竹叶,用细绳系紧,放入大骨高汤里烹煮,食之,糯而不烂,嫩而不腻。
石花膏
一碗香甜生津的石花膏,是闽南最地道的冷饮。石花膏以富含藻胶和矿物质的石花草为原料,将石花草以文火熬煮,反复搅拌,直至石花浆变得黏稠,过滤出浆液,逐渐冷却凝固成透明清澈、富有弹性的石花膏状,食用时只需蜜水、糖水的调味,止渴解暑,清凉降火气。
炸醋肉
闽南人家的厨房里时时飘散着诱人的醋肉香味,在醋肉的做法上每家各有其道,简言之,是以新鲜猪肉为主料,加入蒜、盐、味精、糖、老抽、料酒、醋等酱料,腌制后裹上地瓜粉,油炸至外表金黄,外酥里嫩,带着淡淡的醋香,可当零嘴、佐酒、下面、煮汤,吃法多样。
土笋冻
考究的手艺、悠久的传承,让安海土笋冻一举成为闽南经典名吃。安海土笋冻的精髓之处在于熬制过程,海星虫放入清水中熬煮时,既要熬出胶质,又不能过于软烂,待冷却后便成形为水晶似的胶冻,鲜而不腥,清凉润滑,又具滋补养颜、清凉降火功效,老少皆宜,蘸上酱油、芥末等调料,更加回味无穷。
(编辑:陈丹妮 审核:高琳琳、韩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