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项目团队负责人魏新权:增强筑牢可持续性发展的“江西信心”

沃野千里项目团队负责人魏新权:增强筑牢可持续性发展的“江西信心”

来源:鲁网 2025-04-24 16: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明确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长期以来,江西省在农业农村发展中接力探索实践,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可持续优势也不断延续、巩固和提升。不久前,南昌航空大学沃野千里项目团队横空出世。团队以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抓手,以物联网叠加人工智能大模型两大机制赋能土壤修复行业,成功发表多项国家专利,成为江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力军。

机会难得,人才难寻

团队建设初期,面对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双创人才缺口。为了解决人才缺口问题,负责人通过多方资源整合,汇集了涵盖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等多维度人才。项目主要成员邱佳鑫、赵海岩、宋昱政均在这一阶段加入团队。其中宋昱政的加入为团队发展打入最后一针定心剂!

宋昱政在山西省实验中学就读期间就表现积极,涌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天赋。正当团队陷入发展困境时,负责人给故时旧友打去了电话,拉来了稀缺的工商管理人才与第一笔投资。两人一拍即合,正式决定创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灵感,给公司起名“沃土流金”。

同时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为沃野千里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多维指导,刘婷教授、肖潇教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予团队指导,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同时,项目团队也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为沃野千里项目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江西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赓续精神,锚定方向

项目发展中期,南昌航空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为团队提供了大力支持。学院不仅给予场地扶持,缓解了团队的压力,还组织各类创业培训与交流活动,拓宽了团队成员的视野和思路。在学院的助力下,沃野千里项目团队不断优化土壤修复技术,提升服务质量,逐步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为江西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项目团队技术成功应用江苏省泰州市蒋垛村多个村委会与生产合作社,团队治理显著改善土壤质量,借助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实现精准污染治理。部分农田作物产量提升约12%,农作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产品品质更好、价格更高,村民增收明显。这一成果吸引周边乡村关注,技术即将扩大推广范围,助力更多地区农业升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